好吃的食物都藏在冒着烟火气的地方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驱车好几个小时,去一座小城,就为了一饱口福,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种事情,在旁人看来是很“奢侈”的。但是,对于讲究吃的人来说,别说开车很远,就算打“飞的”,也是值得的。美食的诱惑力,往往比美景要容易勾起人的原始冲动。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还有什么比“抚慰肚里的馋虫”的事情更值得去做呢?

陈晓卿常说:“最好吃的食物,都藏在冒着烟火气的地方”。他也常常为了美食,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去老街深巷、居民区里,去偏远的小城里,找最地道的美食。

虽然,在各种热门影视剧和综艺里,难见小城的踪影。但是,她却在很多美食记录片里,赚足了镜头。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成功,为许多纪录片导演打通了一条道路,《舌尖》之后,各色美食纪录片层出不穷。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也都阅片而兴,闻味寻来。

“小城美食多”,或许,正成为吃货圈里一首新的流行曲,被大家开心传唱。

小城,就是风味原产地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到一个话题:好的食物,应该是接“地气”的。自食材离开那片生长的土地起,地气就会慢慢流失。虽然,现在物流发达了,坐在家中就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特产,但味道永远没有办法和原产地相提并论。

中国人在意的那个“鲜”字,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对于“鲜”,不同地方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常年出海捕鱼的人所理解的鲜,就是捞上来不超过三小时的海货,在船上直接用淡水煮熟,就是极致的鲜味,上了岸就不是同一回事了。对于岸上的居民来说,抢到刚送上码头的海货,就是最鲜的。而对于内陆城市居民来说,菜市场当天最新的一批海货,可能就是难得的鲜味。

小城的好处,就在于离食材的原产地很近,周边乡镇的食材,都能在脱离生长环境后,最短的时间内送达城里餐馆的后厨。在小城,你可能吃不到漂洋过海的高级食材,但这里有的是早晨刚从地里摘来、还带着露水的蔬菜,当天刚宰杀的鸡鸭鱼肉。这些看似最平常的东西,其实是大城市里最难得的鲜味。 

在美食纪录片《小城夜食记》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潮汕一家牛肉火锅店,食客问老板,烫牛肉有什么讲究没有,老板摆摆手自信地说:“来到这里吃牛肉,随便煮、随便烫都好吃,不用刻意去管几秒几秒的……”。在他看来,这些不过是外地人发明出来的“繁文缛节”,最新鲜的食材,只需要简单对待,便风味十足。

图 | 波比先生

老板的底气,来自于对自家牛肉新鲜程度的自信。他们为了保证牛肉的品质,每天晚上亲自去挑一头牛,第二早宰杀后,取来做火锅最好的部位,等放到案板上的时候,牛肉还是微微颤动的。再辅助十年以上的刀工,切出来的牛肉薄如纸片,在锅中烫好,却柔韧弹牙。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牛肉火锅”,这句出自许多食客的评价,也成为了这家店口口相传的一个招牌。虽然,这家店藏身于小镇的角落里,生意却异常火爆,每天有很多市区的食客,特地开车来品尝。

风味,两个字,一半在于食材本身所带有的、新鲜的风土气息。另一半,在于人的创造,煎炒烹炸炖,依据食材的性格,给其最妥帖的交待。正是这两者的共同作用,让每个小城形成了自己的饮食特色,自成体系,简单又丰盛。

小城不小,卧虎藏龙

中国广袤的土地,丰富的地貌和气候,孕育了一座座小城,也形成了其独特的饮食文化。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有多少小城,饮食文化就有多丰富。

在西北的一座小城——张掖,生长在祁连山,吃富含碱性的草长大的羊羔,只要加清水和盐烹煮,就没有一丝膻味,肉质鲜美甚至带奶味。云南的一座小城——芒市,依托于大山繁盛的物产,饮食文化也非常多样。景颇族的绿叶宴,一张张宽大的绿叶,盛满独特的山珍……

图 | 十二庄园

如果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小城的寻味本能。那么,由此而激发出的烹调创造力,又显露出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

潮州,常常被称为“中国美食界的一座孤岛”。在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保留了很多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美食文化。潮州人爱吃的鱼生,就是先秦时期的遗留,日本的生鱼片也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中国人超会吃》的作者王恺,曾总结出一条规律:“古称中有‘州’的县城,一般都是有很多美食的。”因为这样的小城一般都有很悠久的历史,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美食。

这个结论,来自于他曾经做调查记者时,去过很多“永远不可能去第二次的地方”,调查真相之外,小城的美食常常也成为他的奇遇。他记得,伊春是个森林城市,流行烧烤,串肉的签子都是松树枝条,烤出来的肉喷香。在山西长治探访古建筑时,他还意外吃到了非常有江南特色的羊肉。

小城,确实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很多扬名全国的特色小吃,打着大城市的招牌,其实也起源于小城。四川钵钵鸡,起源于乐山;杭州小笼包,实则源自嵊州;南京汤包打出了响亮的招牌,但在靖江当地却有一种说法:“出了这里,所有的汤包都是对汤包的亵渎!”

只不过,深藏不露,是小城一贯的矜持。 

慢时光,留得住老味道

一座城市的运转基调,也会影响这里的美食的性格和命运。在快节奏的大城市里,一家餐馆的寿命很难超过十年。一种种美食,也随着餐馆的消失,不见了踪迹。

在高额的房租和其他经营成本的重压之下,一家餐馆的存活之道,就不能只是追求味道上的精益求精了。在《圆桌派》的一期节目中,窦文涛曾向陈晓卿发出灵魂之问:为什么城市里有的餐厅,吃着吃着就不好吃了?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你留意一下这家曾经让你青睐的餐馆,变得不再好吃的原因,十之八九是因为突然扩大规模、开分店了。很多时候,味道与利益是相违背的。

所以,陈晓卿才一次又一次地说:好的东西都在民间。地震的时候,他去青川送物资,在等待路段开通的时候,遇到一家冒肥肠店,端上来,刚吃一口,结果余震了,大家都往外跑,他也跑了出去,心里还是放不下那碗肥肠,心一横:“砸死了算了”,又跑回去继续吃,镇定自若。再当笑话说起时,他唯有一声感叹:“它好吃的程度能让你舍命。”

图 | Yuuna语星辰

这样 “神奇”的小店,大概只有在小城能碰到。陈晓卿也曾在浙江衢州开化县吃到过一家“神奇”的餐馆,店不大,但道道菜都好吃。他忍不住问老板:你为什么不开到杭州去?老板回答:去杭州,就不行了。对于这位老板来说,留在小城,也是守住一种味道。

小城的时光慢慢流淌,街上不起眼的小店,可能就开了十几二十年。几代人经营一家店,守住一种味道的故事,也时常在小城发生。这里没有营销神话,只有脚踏实地、慢慢积累起来的口碑。这里不用讨好游客,独一份的味道,经过了几代人的认证。这里,不需要华丽的装修,人情味和烟火气,便是最动人的门脸。

小城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从小吃到大,就是对一家小城老店最长情的告白。这样的味道,会在味蕾上生根,小城里的人不断往大城市走,这味道却怎么也带不走。

有人说:“这样有滋有味的小城,是很容易让人触摸到它的真心的。”你是来客,它便笑面相迎,用最质朴的味道给你惊喜。你是归人,她便用一两句带着乡音的寒暄,把你拉回“温柔乡”里来。

一种美食,滋养了一种生活。一种生活,也孕育了一种美食。小城的生活,平淡而温柔。小城的滋味,真实又有无限惊喜,混合着浓浓的人情和烟火气。

当你想念一种味道,小城就在这里。当你渴望一种生活,小城就在这里。

(原标题:小城美食多。文字、图片来源誰最中國及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0.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