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两座千年庭园,每个视角都是一场展览丨日本庭园:简约 宁静 和谐
如何用狭窄的方寸之地呈现出森林和幽谷的自然之美?
今天就来聊一聊日本庭园的故事吧。
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庭园都是住宅建筑的附属,不论是优雅别致的英伦花园还是让我国人民充分发挥种菜天赋的房前屋后小花圃。
在日本,情况却完全不同。据说平安时代的贵族们通常会先选址建庭,庭园建成后,才会在余下的空地上建造宅邸。
在那些典型的日式庭园中,茶庭和其他建筑通常只出现在庭园的一隅,相对庭园景观而言,显得含蓄低调,毫不张扬。
自日本古代园林专著《作庭记》问世以来,日本庭园便被赋予了六种属性:隐逸、古朴、空灵、智巧、水韵和风景。
精雕细琢的覆瓦壁檐同松枝相依,如此景致便是日本之美的象征之一了。
日本庭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游览式庭园,可以进入其中一边漫步一边欣赏园景;另一种是观赏式庭园,更注重由眼及心的体验,专为静思冥想而设计。
观赏式庭园通常都会从庭园的一侧或者宫殿、宅邸的房间内观看。从这样特定的角度观赏庭园,就仿佛在欣赏一幅立体画卷。人们便可以在欣赏景观的同时,参悟禅宗寓意。
龙安寺的方丈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龙安寺 京都
日本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仍是日本著名的极简美学典范之一。无论欣赏多少次,那种极简之美仍然让人惊艳不已。
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数周之前,枯山水庭园围墙上的柏木墙檐被修葺了一番,因此颜色鲜亮。随着时间流逝,它终将慢慢褪色,这反而更显侘寂之美。
这种冥想庭园建造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人们坐在寺院檐廊之上自在冥想。这样的设计同黑白水墨画或禅理一样,可以让头脑远离世俗。
庭园宽仅十米,长二十五米,最右端的墙自近向远高度依次递减,总共降低了半米,这种别致的设计使整个庭园看起来更加开阔。
这里的枯山水景观由十五块形状不规则的巨石组成。这些石块分为五组,石组之间形成了完美的平衡布局。
无论从任何角度观察这十五块岩石,都只能同时看到十四块,这个设计通常被解释为是一种象征,即需要借助精神上的启迪和顿悟才能觉察到肉眼不可见之物。
周围是耙制出纹理的白色卵石,石组则恰到好处地排布于开阔的白色砂坪之中。
在耙制砂坪时,很难保证沙纹能够绝对笔直或深浅统一,因此耙制禅庭本身也是一种参悟和修行。在龙安寺,僧侣们在最初开始学习这一技巧时,会用一杆较重的耙子来进行耙制,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耙制砂坪时,内心同时达到安静清明。
此外,住持或方丈的居室、 檐廊以及庭园之间的空间相互接续、彼此相通,也是日本庭园设计中的独特之处。
在方丈厅外的檐廊上能看到龙安寺侧庭的景色。日本建筑向来没有太多烦琐细节,而是更关注对空间和周围环境的凸显。
龙安寺的竹篱历来为日本各地所参考模仿,被称为龙安寺篱。
在这张照片拍摄之前,连接庭园墙壁的大门(这张照片拍摄于庭园外侧)刚刚整修过,极为壮观。门檐是由一片片削割(非砍切)而成的雪松树皮铺就的。
这座洗手盆位于藏六庵茶亭附近,是矮式水盆的典型代表,使用时必须俯身蹲下,因此也被称为蹲踞式水盆。通过下蹲、鞠躬、净手以及净口等一系列程序,人们可以在进入茶亭前使内心谦卑而宁静。
石盆的铭文是四个日本汉字,每个汉字都将水盆中间的方形作为它的一部分。从顶部开始读意为“吾唯知足”,指人应当克制欲望。
竹筒中的水流入一座朴素的花岗岩盆中,如此设计符合龙安寺的朴素美学。
欣赏完京都的庭园,下面来看一看东京的经典庭园吧。
池上本门寺 东京
本门寺建筑群包含正门、主寺、一座五层宝塔以及一座佛经房。主寺后面便是名为正洞院的庭园,据说出自小堀远州之手。
作为江户时代极具实力的大名,小堀远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茶道家,而且在建筑、书法和园艺方面也才华横溢,其多才多艺常被认为可与达·芬奇媲美。
他在茶道方面的审美标准被称为“闲寂”,与平安时代贵族的优雅遗风相融合,展现出了“侘寂”恬淡质朴之道。
在日本庭园设计中,“侘寂”这一概念相对来说更富于表现力,也更难解释。这种美学和哲学理念所要表现的是事物最本真的美,即不完美和无常。
石头分布于这座庭园各处,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尽可能以最天然的形态呈现出来。外形参差嶙峋的大石头位于小山之顶,而相对柔和圆润的石头则被安置于庭园低处水畔。
在这座约一万三千平方米的庭园中,有一条人造的山溪和一汪池水。池塘静谧,各类鱼鸟于此生息,翠绿山丛与池景相衬。不仅可以漫步其中,也可以在主寺室内向外眺望,园内胜景便一览无余。
正洞院中著名的景观洲滨,再现了白色卵石自水岸延伸至水中的自然景观,是日本庭园的典型景观之一。除此之外,园中还有石灯笼、由单块巨石构成的观鱼台、代表长寿的龟鹤岛,以及立于河口之上的一座半圆拱桥。
站在屋宇之上便可欣赏到庭园的全景。人工开凿的山溪流入园中小池。前景中的洲滨再现了水畔石滩的自然风光。园中巨石皆采自山中河谷。左侧池畔的石灯笼名为赏雪石灯笼,通常放置于水边,在庭园中则常立于池畔。
正洞院中有诸多像石灯笼这样的装饰性元素,摆放的位置亦很讲究。
池塘后的山溪与深谷饱含原始的自然气息,它们与前方精雕细琢的庭园风格迥异。这处山地景观中乱石嶙峋,散乱生长的花丛如山间野花般生机勃勃,引人入胜。典型的日式庭园力求将自然景观以微缩的方式加以呈现,而正洞院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纵使在喧闹的东京市中心,人们一旦走进正洞院,便好像步入了群山的怀抱。
这个凉亭名为招月亭,它位于庭园西侧,经常用来举行茶会。按照传统,参加茶会的宾客通常会坐在榻榻米上,但在这里则是在椅子上就座。
在日本庭园中,竹子很受欢迎,也很常见。大多数的竹子一天就可以长高一节,因而新生的竹笋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这座石灯笼集多种风格特色于一身。顶端涡形石刻属于春日风格。无须基石,直接立于地面,这一点与织部灯笼相吻合。此外,顶端形如珠宝的球形雕刻则是佛教僧人开悟的象征。
这座石狸雕塑并不寻常,多数庭园都采用陶瓷来制作类似的装饰,而这座却是石质的。
这座庭园中共有二十七座石灯笼,而其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江户时代。
沿池的小径设计精巧别致,漫步其上,移步易景,在每个拐角处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 还给人开阔之感。这里种有许多凤头鸢尾花,在初夏时节盛开是观光的好去处。
(图片来源于有书至美华中艺术分社及网络)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