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艺术 虚拟主播真的靠谱吗?

  • 1 次浏览
  • 0 人关注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从央媒到地方媒体,越来越多的智能形象播报台上,虚拟主播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应用的一种新形态,正加速扩展。

2018年5月2日,央视虚拟主播“康晓辉”正式亮相《直播长江》安徽篇;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小小撒”“朱小迅”“高小博”“龙小洋”组成虚拟主播团,精彩表现也成为整场晚会一大热点。近期,湖南广电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成果虚拟主播小漾,加入升级改版后的《快乐大本营》主持家族;江苏卫视甚至还“超前”推出了“原创动漫形象舞台竞演节目”《2060》,将舞台中央让位给虚拟偶像……似乎一夜之间,虚拟主播便从传统的新闻播报蔓延到综艺节目、影视剧、品牌营销乃至直播带货,应用场景愈发广泛。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目前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的应用场景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其形式大于内容、话题性大于实质性、象征性大于实用性,但确实有利于推动虚拟主播更加广泛地应用。

作为一片“新蓝海”,虚拟主播、虚拟偶像尤其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并有着快速的市场增长。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 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 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645.6亿元,预计2021年为1074.9亿元。在技术持续成熟、消费者趋年轻化、多元营销方式和变现场景等因素驱动下,这一市场的整体规模会持续扩大。

虚拟主播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产物,除了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如何在“艺术”的层面提升虚拟主播的魅力更加考验创造者的智慧。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认为,从目前来看,虚拟主播很难像真人主持人一样具备表情,在新闻播报中也很难做到重点突出,虚拟主播仅仅应用于较为简单的、流程化的新闻播报领域,虚拟主播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朱永祥则指出,随着技术发展,虚拟主播通过深度学习,甚至已经具备了价值观、情感和人格。“简单的播音主持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真人主持人具备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可以与观众实现情感的深度共鸣、价值的深度输出、关系的深度交互以及生命的深度体悟,从这个角度上讲,虚拟主播不可能取代传统主持人。”

(原标题:科技+艺术,虚拟主播成“新蓝海”。文字来源天津日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0.5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