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从之 宛在水中央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原标题:嘉興,有意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俗语,高度凝炼了中国人理想之城的特征,但万不可在一个嘉兴人面前说起。因为他/她只会莞尔一笑,缓缓补充道“嘉兴在中央”。

嘉兴人低调厚德,不愿营销自己,但翻一翻知乎,你就会发现“上海上班,住在嘉兴是什么体验?”、“杭州上班,在嘉兴买房有什么建议?”、“苏州上班,嘉兴买房划算吗?”之类的问题指向明确——当这些一线城市开始限购,抽走那块安家置业的跳板时,在这些城市工作的外地人想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嘉兴。

毕竟,在苏、杭、沪三城之间的嘉兴,更像“江南的原点”,只是近些年经济发展慢了些、知名度小了些而已。要论真正的“理想之城”,嘉兴似乎更有资格,她不但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而且相比这三城来说,“文人气”与“烟火气”更盛。

“嘉兴在中央”,不是嘉兴人自谦,满满的都是自豪。

“双面”嘉兴

浩荡长江一路东奔,到了太湖附近,一收其势变得温婉,抖落一身泥沙,沉积出一片平均海拔不到三米的大平原——杭嘉湖平原。嘉兴就在这片大平原的腹地,因水而生,又因水而兴,毫不夸张,嘉兴是一座从水里长出的城市。

盛名在外的古镇乌镇与西塘,都在嘉兴,许多人因为她们到了嘉兴,才发现家家临水、户户枕河原来是嘉兴每个地方的常态,就连许多地名,都与水有撇不清的干系。在水里晃晃悠悠了数千年,嘉兴也有了词牌名的气质,精致、温润、韵味十足。

水赋予了嘉兴气质,水也是嘉兴的生命,但水并没有让嘉兴变得软糯,相反,嘉兴是“硬气”的。以前,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江淮地区的神经。而这种“硬气”,缘于她有“底气”。

三国时期,天赋异禀的嘉兴就是鱼米之乡,“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凿通京杭大运河后,嘉兴“运河抱城,八水汇聚”,成为全国重要的产量区,“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先进的农业,再加上便利的水运,进有江湖,出有大海,嘉兴想不发达都不行。宋元时期,嘉兴“百工技艺与苏杭等”;明清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已俨然“江东一大都会也”。

是以,除了乌镇、西塘等,类似的古镇在嘉兴并不少见,一到嘉兴,就仿佛进入了一段静谧古老的时光里。但沉溺在这旧时光里的,只有如织游人,嘉兴人是不会停留在过去的。即使像乌镇这种有1300多年建镇史的古镇,也在2014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每年冬季,东半球互联网的半壁江山都在这里相聚,构建着更广阔的互联网发展空间。

柔婉着,也硬朗着;古老着,也年轻着。嘉兴是不会营销自己,但也绝不会定义自己,“双面”,是她的性格,也是她拥抱这个世界的姿态。

侠气与文气

“双面”的嘉兴,养出了“双面”的嘉兴人——既有侠气,又有文气。

嘉兴作家杨自强在《嘉兴有意思》中写过一段话,用以总结嘉兴人的性格,“既有钱塘江大潮一般的刚猛,又有小桥流水一般的优美;既有越人的慷慨激昂,又有吴人的悠然自得”。就是在这一张一弛的性格中,嘉兴人有了一种侠气。

嘉兴人的侠气,不是嘉兴人金庸写在武侠小说里“为国为民”的那种侠气。嘉兴人的侠气,都体现在细碎的生活里。

比如,在嘉兴有一个陈老太的故事家喻户晓。一对外地夫妻,租住在陈老太家里,每年过年,陈老太都仗义送衣送物。有一年,这家租户谢绝了陈老太,因为他们经过多年打拼,已经过得比陈老太要宽裕一些了。陈老太没有失落,她只是说:“那好,今年我可以为我先生做件新棉衣了。”我们今日所慕的“古人之风”,大约就是这样吧。

嘉兴人的侠气里,还有一种厚道,不欺世,实诚。这种实诚,在嘉兴的标致性食物粽子上就可见一斑。就拿肉粽来说,大肉粽就是大肉粽,中肉粽就是中肉粽,火腿粽就是火腿粽,排骨粽就是排骨粽,标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绝不会搞花里胡哨的东西。

是以,每年端午节,当人们为“南粽”“北粽”哪个更好吃争成一团时,嘉兴人风轻云淡一笑。这些年,嘉兴的粽子,就像金庸笔下的扫地僧,一出场,就以其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的特色,摘取了“粽子之王”的桂冠。夫唯不争,天下莫与之争。老子说的果然没错。

中国有句老话“忠厚传家远,读书继世长“。嘉兴人的这种朴实无华、细微到烟火之中的侠气,大约就来自于嘉兴的文气。

实际上,嘉兴的文风一直很盛,以前是”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的,“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进取求新”。有清一代,浙江共出进士2800多人,嘉兴就有695人。翻开一本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小半部都写着嘉兴人的名字:除了前文提到的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嘉兴还有”一轮圆月耀天心“的弘一法师、著名文学家丰子恺、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王国维、文坛巨匠茅盾、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当代作家木心……

现在,去嘉兴各地走一走,多与当地人聊几句就会发现,到处都有嘉兴人自发组织的读书社群,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在嘉兴,每个乡镇都有文联,作协、书协、美协、摄协等样样都有,实在是文化鼎盛之地。

散装嘉兴的诗意烟火

长久的富足与文化鼎盛,让自给自足的嘉兴人习惯了“自己拿主意”。

以前,在嘉兴,“东门摆架子,西门叫花子,北门米脚子,南门大粽子”,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这种习惯,也延伸到了嘉兴今日的经济发展之中,都说江苏是散装的,但嘉兴似乎比江苏还散装——海宁坚持做皮革,成了中国的皮革皮件之乡;桐乡一心做羊毛衫,成了中国的羊毛衫之都;平湖全力做服装,成了中国服装业三大城市之一……

散装发展,各县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嘉兴人和和气气就把各县(市)送上了“中国百强县”的榜单。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连续33年排全国第一,而嘉兴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4年排浙江第一。

散装,让嘉兴富强,散装,也让嘉兴多彩,充满烟火气息。

嘉兴粽子美名在外,但嘉兴人也不是只吃粽子,在嘉兴,还有一种以稻米为原料的传统美食,桂花炒年糕。桂花雅,年糕俗,但嘉兴人就是要把这两样炒在一起,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雅俗共赏,热气腾腾。

上海人喜欢调侃嘉兴人,说他们是“乡下大少爷”,嘉兴人听了不恼,反而很开心,觉得上海人抓住了嘉兴与嘉兴人的特征——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少爷脾气”就是这么养出来的,挣钱的事不怎么上心,开心生活才是第一位。

嘉兴人,就是这么有主见。民以食为天,在饮食上,嘉兴人就更“有主见”了。上海有“上海菜”,杭州有“杭帮菜”,苏州有“苏帮菜”,嘉兴处在这三座美食大城之间,还是毅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禾帮菜”。

“在中央”的嘉兴,诗意不及杭州,韵味不及苏州,时尚不及上海,但却有热气腾腾的诗意烟火,当周围的城市“满地都是六便士”时,嘉兴的眼里永远都有天上的月亮……

(文字、图片来源誰最中國及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公众号
微信号

友情链接:

页面加载用时:0.8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