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索高等美术教育发展之路
200本美术教材,从手写版,到油印版,再到胶印版,以岁月回响,讲述着怎样的中国故事?
2019年12月14日,“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献礼新中国70华诞。全国近50所高等美术院校,翻出家底,以教案、课程、教学成果等,勾勒新中国美术教育70年的足迹。
作为2017年开启的“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的收官之作,此次活动在前两个展览及主题学术论坛的基础上,形成了倡议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加强合作的共识。
研判美术教育现状
高等美术教育,既培养未来的美术人才“国家队”,又聚集着现役“国家队”的基础学术力量。检阅高等美术教育取得的成果,可以观测到未来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趋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作为系列展的总策划,体察尤为深刻。
从2017年“杏林撷英”展出的800多件优秀学生作品,到2018年“师坛锦瑟”展出的500多件教师优秀作品,再到今年“春华秋实”展出的500多件文献,三个展览各有侧重,为综观高等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水平,提供了观察研判的依凭。
在冯远看来,学生作品风格多样,体现出各个院校基础教学和学生专业能力水准的差异;教师作品水平差距在缩小,体现出全国范围内美术专业师资力量趋于均衡;各院校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呈现,尤其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美之路大典》对美术教育史的学术梳理,对重点大学而言是鞭策,对普通院校而言是指引。
通过系列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各院校在全国的地位和特色;通过主题论坛,对新时期美术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如美术教育的供求关系等,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是许多院校代表的一致感受。回溯新中国美术教育脉络,思考当下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路径,正是系列活动的初衷所在。
突破基础教学瓶颈
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夯实根基的作用。在高等美术院校,什么是基础教学?如何开展基础教学?基础教学是否应该强调校际间的差异性?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淳,提出了“基础三问”。
上世纪中叶,美术院校重视的基础教学涉及造型、色彩、构图、解剖、透视;上世纪末,有关基础教学的研讨,开始关注创造力、艺术感知能力;近年来,业界对基础教学的理解更为多样化,对文化传统的认知、艺术灵性的生成、对材料的敏感度、与社会的沟通等,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中国日益开放,美术院校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如何守护民族文化根脉,又如何与时代同步伐,与国际接轨?
“素描课一定要画大卫吗?画兵马俑也很好!”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以西安美术学院为现实依据,分析其对周秦汉唐文化、延安革命文艺、西北民族民间艺术、“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四大传统的坚守,提出地方院校可以扎根地域文化,形成特色,基础课程也可以在地域文化资源中发掘、重建。
教材更新慢,学生阅读量不够、缺乏写作训练等问题,成为分论坛讨论的热点。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认为,论文写作除了文字基本功不扎实,重历史、轻现实的研究倾向也非常明显,应倡导从宏观层面思考现实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研究的力量、理性的架构和学术的成果。
推动内涵式发展
如果说“秋实”代表优秀人才和艺术作品,那么,“春华”就是育人的过程。硕果固然重要,育人的过程亦不容忽视。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认为,系列展为深入思考高等美术教育领域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术学院的创作与研究是否关注现实及未来、美术人才培养是否趋于多元化、主流价值观是否融汇到美院教学过程中、艺术院校在美育工作中如何一马当先,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有眼光、有定力。四川美术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学院。近年来,其面向基础教育,成立通识学院;面向产业,成立重庆艺术产业研究院;面向未来,成立智能设计国际学院,相继实施包括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工作室培养、项目化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计划、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在内的五大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并设立重庆城市形象设计研究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打造环川美艺术生态圈……立足西部的四川美院,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全国产生学术辐射力。
“把论文写在重庆大地上,把作品创作在乡间地头”,院长庞茂琨不无自豪地说:四川美院已成为西南地区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创意文化的引擎,为高等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川美范本”。
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等美术教育不仅要以内涵式发展促进艺术教育生产力,以创作、教学、理论的深度组合形成学术影响力,还要融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向世界呈现“大国方略”的美术答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说,这是参与此次活动的美术院校所达成的学术共识的核心意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和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趋势,培养复合型人才。“社会对同时具有文字功底、学术研究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艺术策划人才需求非常大,但这类人才稀缺。美院应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跨界人才”。
课程矩阵的建设、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成为与会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欣荣说,2015年以来,设计学院立足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的整体研判,在高考中启动注重考生整体素养的人才识别改革;教学方面,打破专业壁垒,围绕学习动机重启、教师主体觉醒、学院开放优化进行改革。
走出学科小循环,融入社会大循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在交流互鉴中谋求发展,必将不断提升对于国家文化发展的贡献度和创新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