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次彻底打破“油画家庞茂琨”印象的颠覆性实验
武器本身是很软弱的,千万不要依赖它。它们只是你手臂的延伸,你就是全部,不管有没有武器。——理查德·K·摩根
在理查德·K·摩根 (Richard K. Morgan)《副本》这一科幻小说中,意识的存储和备份让人类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梦想。
当躯壳衰老、死亡时,存储的意识备份可以重新载入一具新躯壳,意识的主人也将因此重获新生。这个过程周而复始、连绵延续以至无穷。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科幻小说虽为虚构,但其中却包含着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小说家用文字刻画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艺术家用艺术呈现出人类社会的反思。
1月9日,庞茂琨大型个展“庞茂琨:副本2020”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由德国艺术分析哲学学者卡尔海因茨·吕德钦担任学术主持。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副本2020”系列是庞茂琨“折叠”系列在空间和媒介上的拓展,创作媒介涵盖绘画、装置、雕塑与影像,是庞茂琨基于自身过去经验的一次大型艺术实验。
展览试图预言式地制造一个未来幻像,人工智能在成为人类智慧副本的同时也在革新、刷新着既有现实与人类轨迹。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这是基于科技之于人类社会的创新与危机的一种直觉式思考,这样的思考在艺术史的轨迹中展开,也指向未来。
为呈现这一反思,本次展览在展览形式上也有诸多创新,正如学术主持卡尔海因茨·吕德钦所讲,
庞茂琨果真见微知著,摒弃陈腐的架上艺术框架,试图用更自然的形式激发我们的心弦,与这庆生的低吟浅唱共鸣,也期待这烛光如黑夜灯塔的微光,照亮世界尽头那一端不规则又不符合世俗逻辑的尖锐边界。——卡尔海因茨·吕德钦
▲ 艺术家庞茂琨与学术主持卡尔海因茨·吕德钦在展览现场
在开幕仪式前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艺术家庞茂琨、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在艺APP创始人谢晓冬分享了庞茂琨本次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开年大展的幕后故事。
在展览的开幕仪式上,众多艺术圈内专业人士均到场对庞茂琨的新展表示庆贺,开幕仪式由谢晓冬进行主持。
龙美术馆有幸收藏庞茂琨的多幅作品,作为美术馆的开年大展,庞茂琨从不规则的图画到闪耀的雕塑,深度讨论了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庞茂琨在创作中持续关注现实,思考当下与未来,展览带给我们超乎想象的思考。——王薇
本此展览可以说是庞茂琨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展览灵感由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发展而来,并且用更好的方式进行了解读与解码。庞茂琨向我们展示了,除了真实存在的现实,还有这许多我们不了解的存在。——卡尔海因茨·吕德钦
艺术家、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也为开幕仪式发来致辞贺信。
庞茂琨本次展览在正本与副本之间相互展示,层层推进、由表及里、彻底深化且改变了何为艺术、何以艺术的方式,这种探索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和未来的艺术关照。——徐里
龙美术馆(西岸馆)这么大的空间,如何把控、如何驾驭,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科技与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甚至制造出人类“副本”。在新的文明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我希望以艺术的方式,联系历史与未来,引发当下的共鸣。——庞茂琨
▲ 开幕仪式现场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 艺术家、西安美院副院长贺丹,艺术家林茂,独立策展人吕澎,展览学术主持卡尔海因茨·吕德钦,艺术家、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艺术家、原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艺术家、广州美院副院长范勃,成都现代艺术馆馆长邓鸿,艺术家周春芽,艺术家、中央美院副院长苏新平,龙美术馆馆长王薇
在开幕式当天下午,美术馆和艺术家邀请了十余位评论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等举办展览研讨会,深入探讨庞茂琨的作品以及展览背后的反思。
人类的“副本”
科技今天已经高速发展到“可复制生命”的时代,高速到哲学、伦理学、艺术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科技已经走在前面了,我们却还没做好准备。——庞茂琨
观者刚一进入展厅,一个巨大的蛋糕形状的装置便会呈现于眼前,而这似乎也一改彭茂琨“中国写实主义代表人”的标签印象。
这一装置是庞茂琨在4月来到美术馆实地考察后,结合美术馆的空间,为展览量身定做的在地性作品。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蛋糕内含着欲望与诱惑,遗忘与守护,庆祝与纪念,结束与开端。——庞茂琨
蛋糕意味着庆典与终结,也象征着一种重新开始,意指面向未来。庞茂琨对“凤凰艺术”的记者说道,“这个蛋糕实际上也代表了我们古代的经典,我们从古至今的人类文明历史”。
在象征经典的蛋糕上装饰着古罗马雕塑,而细看这些雕塑却被机器植入,呈现出一种非自然的生命。庞茂琨用电流创作出了雕塑的血液:蓝色电流是脉搏,与人的心跳频率一样。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这种自然与非自然、传统与科技、经典与现代的嫁接,带来了一种矛盾与困惑,也指向本次“副本”所想要探讨的人类未来。
随着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器官已经可以复制,生命能够已“副本”的方式存活于世。
庞茂琨不禁反思:如若有天机器大脑已可代替人脑,我们的意识还存在吗?如若各类器官可以通过科技复制产生“副本”,作为“正本”的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吗?
▲ 庞茂琨, 《存在的样式》系列, 玻璃、电子晶片、电线, 2018
庞茂琨的这一反思亦通过其“存在的样式”系列呈现,艺术家将电子晶片与电线放置于玻璃制作的人脑形状中,展现出一种与人类自然人脑相对应的机器人脑。
这一人脑的存在样式是否会替代目前人脑的功能?若此“副本”能在功能性上替代“正本”,人类存在的意义又究竟为何?
▲ 庞茂琨, 《折叠的伊甸园》, 2017
庞茂琨进一步解释道,“副本”与“正本”是非常值得反思与探讨的人类未来。被复制的“副本”就没有自我价值吗?当“副本“发展的足够快时,是否会制约人类的“正本”?
对于这一问题的反思自“折叠”系列便开始。在“折叠”系列中,庞茂琨将未来机器人相关科技植入在古典情境中,折叠了过去、现在、与未来。
▲ 庞茂琨, 《依玛乌斯的新菜单》, 布面油画, 220x160cm, 2017
对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庞茂琨并非持单一的积极或是消极的态度。作为60年代生人,对于变化庞茂琨有困惑,但看向未来,庞茂琨却带有一丝兴奋。
对于这种发展我有很多想不通,可能有消极的情感在这中间,但也有一种兴奋感。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必须去面对。——庞茂琨
在庞茂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相较于批判或是肯定,艺术家更多的是一种诚实的记录。以艺术的形式预测出一种未来真实:人工智能在成为人类智慧副本的同时也在革新、刷新着既有现实与人类轨迹。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而这种新的人类轨迹究竟如何?需要所有观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反思。而正如庞茂琨所言,科技发展过于迅猛,今天的哲学、伦理学或是艺术,甚至都没做好充分的准备。
庞茂琨在此便作为一个提问者与警醒者,在即将到来的“副本”人类面前,以艺术的形式发出了人类“正本”的声音。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 庞茂琨, 《深呼吸 No.8》, 纸上墨水、铅笔, 107.5x78.5cm, 2019
古典的“副本”
我通过西方古典绘画这种形式想要讨论的,并非是特定的东方或西方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全世界都关心的公共话题。——庞茂琨
对于这种人类“副本”的反思,庞茂琨选择回到古典主义绘画中寻求答案与表现形式。
观者进入展厅后,会恍惚觉得自己进入了欧洲的博物馆,美术史的长卷片段在美术馆内徐徐展开。墙上挂着碎片式的卡拉瓦乔、委拉斯贵兹、达芬奇、丢勒等古典大师笔下的人物。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作为考美院的学子都会临摹的范本,庞茂琨的绘画手艺不必多言,而艺术家自2016开始的对于西方经典作品的临摹技艺也令人惊叹。
许多年来,我从未刻意回避古典艺术,相反,我对它有着一种眷念,这种眷念一方面是出于对风格、图像的个人喜好,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曾经坚信人类一直活在历史之中,未来也总是在历史中徐徐展开。——庞茂琨
临摹之中多有改变,庞茂琨将画中人的眼睛、嘴巴、手指或是身体的其他部位画为机器。按庞茂琨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种“故事新编”,将临摹转化为了创作。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 庞茂琨, 《副本No.9》(局部), 布面油画, 上85cm、左117cm、右137cm、下140cm, 2019
柏拉图的模仿论中写到,人们在黑影中扶墙摸壁,顺着投射背影的高光按图索骥。
这也正如庞茂琨对“凤凰艺术”记者所言,“并非只有写生才是原创”。艺术家在此以一种后现代的创作手法,通过自己的视角对经典作品进行再创作,古典大师笔下的人物作为画中的一个元素出现。
▲ 庞茂琨, 《副本No.11》, 布面油画, 左上270cm、左下73cm、右上98cm、右下114cm、下200cm, 2019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副本》系列
学术主持卡尔海因茨·吕德钦对庞茂琨的作品这样描述,“其中有维拉兹贵兹所画的教皇,却只截取这上帝代言人所穿的礼袍;还有卡拉瓦乔作品里⻘葱少年们丰富肢体语言的细节,但是却略去了写满叛逆不屑世俗的精致脸庞”。
同时这种引经据典的独特性在于,庞茂琨以一个东方人的视角对西方经典作品进行改编,也是在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对西方美术史进行重新解读。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 庞茂琨, 《副本No.8》(局部), 布面油画, 左上100cm、左中90cm、左下60cm、右上140cm、右下94cm、下94cm, 2019
▲ 庞茂琨, 《副本No.6》, 布面油画, 上200cm、左210cm、右120cm、下69cm, 2019
在此中国艺术家平等地,以一种世界语言在全球展开对话。与此形式相对应的,庞茂琨讨论的是整体的、全人类的问题,而非中国民族性的问题。
通过创作西方经典的“副本”,庞茂琨没有片面地强调中国或是东方标签,而是更多地关注于东西方所处的相同时间段:历史、今天、未来,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
庞茂琨此次展览凝聚了不同的时空与区域,用他的艺术打破了东方与西方、经典与现代的分类,跳脱出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与界限。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 庞茂琨, 《副本No.3》, 布面油画, 上85cm、左117cm、右137cm、下140cm, 2019
在对经典进行临摹与再创造的基础上,庞茂琨还对经典进行了解构。观者在展厅内无法看到任何一副完整的画作,只能看到满墙的经典碎片。
这种碎片化的对经典的解构,实际上也是对自然历史、人类发展历史,及我们的审美、喜好、习惯的一种肢解。——庞茂琨
在对经典“副本”进行碎片化处理的同时,庞茂琨也在将经典的艺术“光晕”解构,使其不再严肃而神秘。
这也传达了艺术家的态度,庞茂琨认为也许我们对于终极问题的思考,或许只是技术上的问题,在被解开之后便不再显得那么神秘。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副本》系列
绝非“副本”的庞茂琨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么大的装置,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空间极具挑战性,几十米的绘画放在这里都不会觉得大。从去年四月份来实地考察后,我就在想如何为这个场地量身定做我的展览。——庞茂琨
虽然本次展览的内容与形式均为“副本”,但是庞茂琨呈现的作品形式绝非以往之副本。本次展览几乎涵盖了当下所有的艺术媒介:绘画、雕塑、装置与影像。
展览打破了大众对于“油画家庞茂琨“的刻板印象,庞茂琨将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现场变为一个大型的艺术试验场,进行着大胆的创新。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 庞茂琨在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中,无论是油画亦或是装置,都只是作为展览的一部分进行呈现。
也许单独观看某一件艺术品,观者都无法理解艺术家背后的深意。但若将整个“副本”展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看,将所有艺术品相加,便会感受到远远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能量场。
这也是邱志杰所提倡的“艺术总体论”,整个展览的艺术品贯通且统一,打破了现在艺术与自我精神中的种种分裂局面。
▲ ""庞茂琨: 副本2020""展览现场
除艺术媒介多样外,展览所使用的技术与材料也极为多元。
展览中的所有美院学生因临摹所熟悉的、古典雕塑均为3D打印技术制成。与蓝色的电流一起,为观者呈现一个大型声光电的装置。
▲ 《脉息》, 树脂、金属、LED电线、玻璃、木料, 2019
作为《脉息》装置的一部分,展厅自由女神像下,庞茂琨利用镜子为观者制造了一个深不见底空洞。其中寓意着脉搏的电流不断闪烁,是一种交融也是一种对抗。
这似乎与艺术家本人对科技的态度相同,庞茂琨在使用着最新的艺术技艺的同时,也在对这种科技上的创新提出反思。
▲ 《脉息》, 树脂、金属、LED电线、玻璃、木料, 2019
同时,为增加展览视觉上的美感与互动性,庞茂琨还特意以万花筒为灵感、以展览中的艺术品为原型,制作了本次展览上的影像作品。
执行策展人刘媛在媒体导览时介绍道,“这件万花筒影像作品在色彩上非常漂亮,希望可以吸引观者进行互动,在此驻足或拍照。”
▲ ""庞茂琨: 副本2020""展览现场, 影像装置
作为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平日还要处理繁忙的公务。但对庞茂琨来说,这似乎让他更加珍惜作为艺术家的时间。
庞茂琨对“凤凰艺术”的记者说到,“人越忙就会越珍惜时间,越闲才会越浪费时间”。现在的庞茂琨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即使只有几小时的空闲,也赶忙着回工作室继续画画。
庞茂琨的夫人也对“凤凰艺术”的记者表示,“一到假期,庞茂琨就会赶紧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画画,谁都不去打扰他。当他进入绘画状态时,庞茂琨的创作速度是非常快的。”
▲ 庞茂琨, 《第二次触摸》, 布面油画, 160x200cm, 2018
▲ 庞茂琨, 《深呼吸 No.9》, 纸上墨水、铅笔, 78.5x107.5cm, 2018
未来的机器时代总会到来,这是人类必将面临的宿命。说不清究竟是谁的意愿,但又没人可以阻挡。
庞茂琨一直在为未来的变化做着准备,从彝族到都市、从“触摸”到“梦魇”、从“折叠”到“副本”,艺术家一直在更新着自己的绘画语言,尝试着多种媒介的使用。
川美在庞茂琨的带领下,秉持着包容与开放的传统,在新时代下也在寻求着新的手段及科技跟艺术的结合。庞茂琨希望川美可以走在时代前面,引领整个社会、整个行业在艺术上的开拓。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 庞茂琨, 《重生》, 布面油画, 2018
虽然庞茂琨一直在不断的改变调整,但不变的是他对于技法的追求,对于手工性的迷恋,对人类社会的不断反思。
也许在未来,手工性和机器制作的艺术品已没有区别,人类的审美也随之改变。
但又或许在那个时代下,手工性的东西会显得更加珍贵,手工所体现的情感无可复制。
也许在未来的“副本”生命面前,“正本”仍会因其某些不可复制的原始情感,而更显得弥足珍贵。
▲ “庞茂琨:副本2020”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 庞茂琨
庞茂琨,1963年生于重庆,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油画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等。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熔铸在当下社会现实之中,他总是以凝视的视角来描述现实本身,原本静穆的古典画风也被他赋予了一种别样于日常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这样的艺术气质不仅仅代表着个人化风格的建构与完整,更能由此衍生出油画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并被海内外多个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代表作品有《苹果熟了》、《彩虹悄然当空》、《一个满地金黄的夏天》、《模糊系列》、《虚拟时光系列》、《巧合系列》、《光耀系列》、《游观系列》、《折叠的肖像》系列等。
展览信息
庞茂琨:副本2020
学术主持:卡尔海因茨·吕德钦 (Karlheinz Lüdeking)
展览时间:2020.01.10-2020.03.24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