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凤凰艺术 | 丰子恺:我国人最缺乏的就是“美的思想”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9月10日,“凤凰艺术”愿将最诚挚的祝福送给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每一位为艺术教育作出贡献的教师们。
艺术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曾提出 “以美育代宗教说” 。 在抗战时期,有人认为艺术无用之时,蔡元培曾如此说到,“时全民抗战期间,有些人以为无鉴赏艺术之余地,而鄙人则以为美术乃抗战之必须品。抗战所需要的乃是人人有清醒的头脑,又有坚强的意志,为养成这种宁静和坚强的精神,固然有专门的机关从事训练,而鄙人以为推广美育也是养成这种精神之一法!”
▲ 蔡元培
蔡元培也亲历了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建立。
中央美术学院是前身是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而这又可以追溯至1918年蔡元培倡导成立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由著名美术教育家郑锦担任第一任校长,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新纪元。
1922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改名国立艺术专门学校,1926年留法归来的林风眠接掌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怀着“实行整个的艺术运动,促进社会艺术发展”的抱负,在教学上主张“十字街头艺术”,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举办展览,表现民众,唤醒民众,推行美育。由他发起的“北京艺术大会”展出美术作品三千余件,更有音乐演奏及艺专剧社演出,使一般民众得到与艺术接近的机会,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大礼堂正门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分崩离析的中国重新统一,动荡了十几年的民国政府终于定都南京。次年,蔡元培在西湖边创立“国立艺术院”。 国立艺术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实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高等美术学府,这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序幕。
蔡元培在这里继续践行自己“以美育代宗教”的艺术教育理想,重新邀回林风眠出任国立艺术院的校长。 国立艺术院后几经更名,最终定名中国美术学院。
国立艺术院的开学典礼,也多次出现过蔡元培的身影。 60岁的蔡元培还曾专程赶去杭州,并作题为《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的开学演讲,提出“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的心”。
▲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于央视《朗读者》节目,再次诵读蔡元培《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
蔡元培的理论,虽有被后人抨击背离时代大谈美育,但仍影响着我国一代一代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推动着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
如我国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师从李叔同,而李叔同又师从蔡元培。丰子恺曾言:“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理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
现在与大家回顾一些丰子恺的艺术教育理论。在重新审视艺术教育对全社会的作用之时,也以此来感谢所有的艺术教育者们。
▲ 1928年,国立艺术院全体师生在西湖罗苑合影
▲ 徐悲鸿(右一)、胡一川(右二)、吴作人(右四)、洪波(左一)、罗工柳(左二)、叶浅予(左三)在礼堂讨论筹建中央美院事宜
国人缺乏“美的思想”
(丰子恺曾创立了中国第一份美育刊物——《美育》,并在开篇号上如此写下《本志宣言》)
现在中华民国的气象,比较“五四”运动以前,觉得有点儿生色了。一辈已经觉悟的同胞,今天在这倡“新文化运动”,明天在那儿倡“新文化运动”,究竟这个运动是不是少数人能够做得到吗?我想起来必定要多数人合拢来,像古人说的“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去共同研究发挥,才能获得美满的结果。
我们美育界的同志,为了这个缘故,所以想趁着新潮流,尽力来发展我们的事业,你道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呢? 就是“艺术教育运动”,这个运动的基础就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里面。
▲ 丰子恺
我国人最缺乏的就是“美的思想”,所以对于“艺术”的观念,也非常的薄弱。 现在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呼声,一天高似一天,所以这个“艺术”问题,亦慢慢儿有人来研究他,并且也有人来解决他了。
我们美育界的同志,就想趁这个时机,用“艺术教育”来建设一个“新人生观”,并且想救济一般烦闷的青年,改革主智的教育,还要希望用美来代替神秘主义的宗教。
该会有鉴于彼时中国“艺术教育尚在幼稚期”这一现实,勉力通过讲学、研讨等活动,提升中小学艺术师资的教学水平。不难发现,这一宗旨亦传承了浙江一师美育改变世道人心的初心,表明美育与“新文化运动”的同声共气,欲沉潜到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中,以美来建设“人”。
▲ 丰子恺,《春》
“艺术的”被误用为“漂亮的”
“艺术的”三字,被人误用为“漂亮的”,“华丽的”,“摩登的”意义。因此,“艺术教育”一名词也尝被人误解,一位就是画画,唱歌等的教育。
其实完全不然,“艺术的”不一定漂亮,华丽,或摩登。“艺术教育”也不单是教画与教唱。不漂亮,不华丽,不摩登的,很可以是“艺术的”。 不会描画,不会唱歌的,也很可以是饱受艺术教育的人,知道了艺术教育的本意,便相信此言之不谬。
▲ 丰子恺,《Kiss》
真、善、美,是人性的三要件。 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凡健全之人格,必具足此三要件。教育的最大目的,便是这三要件的平均具足的发展。 因为真是知识的教育,善是意志的教育,美是感情的教育。 知识、意志、感情,三方面的教育平均具足,方能造成健全之人格。
但教育的重心,可以专注在三者中的某一方面。专注在意志方面的,为道德教育,专注在知识方面的,为科学教育, 专注在感情方面的,为艺术教育 ,以前引用过“礼体为教,其用主和”的话。
现在再用此法说明,即:道德教育之体为真美,其用主善,科学教育之体为善美,其用主真。艺术教育之体为真善,其用主美。
▲ 丰子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故艺术教育虽可说是“美的教育”,但不可遗弃背后的真善二条件。否则就变成“唯美的”。“殉美的”,“浪漫的”,“放浪的”,不是健全的艺术教育了。
这道理可以用画来说明:譬如描一副肖像画,必须顾到三个条件,第一,你要描写的人必须是可敬爱的人。第二,你必须描得肖似逼真。第三,布置设色用笔必须美观。第一条就是善,第二条就是真,第三条就是美。缺了一条,就不是良好的肖像画。其结果诸君可推想之。
▲ 丰子恺,《月上柳梢头》
艺术教育又可说是“情的教育”
所以描一幅画,看似小事,其实关系于根本的精神修养,我们不能单从图画上面着手艺术教育,必须根本地从“感情”的教育着手。
故艺术教育,又可说是“情的教育”。情的教育的要旨,一方面在培植感情,使它发展,他方面又要约束感情,使他不越轨道——这就是“节制”。
▲ 丰子恺,《衔泥带得落花归》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亚米契斯的一册名著。中国有夏丐尊先生的译本。然而这册书中所讲的爱,不免稍偏重于情,所以有“软性教育”之评。
后来亚米契斯的朋友为了矫正他这一点,另著一册《续爱的教育》。这书纠正前书中偏重感情的缺点,主张硬性教育。
▲ 丰子恺,《旧时王谢堂前燕》
这两册书,在教育者是值得一读的。翻开《爱的教育》第一页来,即可看到过于重情而近于感伤的事例。秋季开学的时候,一位女先生换了一班主任。看见原来主任班里的学生,因为惜别,感伤得说不出话来,甚至几乎下泪。
又如“少年笔耕”中的叙利亚,夜里偷偷地起来代父亲佣书,弄得身体衰弱,学业荒废,也是偏重感情而走入姑息与小爱的一例。这使我联想起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来。王祥卧冰得鲤,吴猛恣蚊饱血,郭巨为母埋儿,都孝得不成样子,其过当比曾子芸瓜更甚。
健全的艺术教育?
所以健全的艺术教育不仅注重描画唱歌的技巧,而必须注重其在生活上的活用,譬如儿童无故在白色的粉墙上乱涂,在美丽的雪地里小便,这等都是图画音乐的教育不健全之故。
不然,儿童应有爱美心,不忍无端破坏世间一切美景。有的儿童,无故毁坏自然,无故残杀生命,以破坏为乐,最好“不艺术的”。
▲ 丰子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譬如无端破坏一个蛛网,推广此心,便可滥用权势来任意破坏别人的事业。无端踏杀一群蚂蚁,推广此心,便可用飞机栽了炸弹到市区狂炸。所谓毫厘千里之差,即在于此,人在世间行事,理智常受感情的控制。 故表面看来照理行事,暗中是因情制宜。“以力服人者,貌恭而不心服”,便是情在那里作怪。
故情的教育,在无形中,比其他教育有力得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即在于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