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智慧”与“空间幻象”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原标题:如何协调“空间幻象”与“日常智慧”,银川当代给出答案

4月24日,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及“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双展。

为什么要在四月,在银川做这样两场展览?

作为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在吕澎看来,银川是在不断发展中的城市,因此需要很多新的元素服务于这个城市。将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发展眼光放长,通过展览生产和公共教育将银川当代美术馆的意义发挥到最大程度,而本次展览,便是从学术的深度与广度,来展示当代艺术的美学思潮。

▲ 吕澎在“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及“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双展开幕现场

吕澎认为,双展同时开幕正好呈现一种对比:即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材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每一种材料和每个艺术家的出发点不一样,作品之间会形成一个映衬和较量,艺术家之间也会形成一个交流。

两个展览在美术馆中开幕,这是传播艺术的的力量,也为各位艺术家面对面交流提供了机会。谈到所谓的“整体性”,吕澎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 ,艺术没有主题界限的分明,所以没什么边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会形成一个两个截然不同的主题的对冲,也固然不会主题的原因导致展览呈现出一种松散的感觉,观众对于不同的艺术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当代艺术的特点。

“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

▲ 展览“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开幕现场

聚焦“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呈现14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努力找寻的诘问,并以女性的角度与认识,来更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而又带有普遍性的认知。另外,展览也希望进一步深入这些来自于不同具体生活现场的艺术个体在面对“日常生活”时的差异化认识,以此来反思我们关于当下“日常生活”所存在的遐想与定义,延续当代艺术所秉承的思考与创造本质。

▲ “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虚拟化视觉与现实的融合,全球化与地方性知识的交错,造成了众多新型文化景观,形成了一个具有“混合”特质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去用传统的单一媒介和叙事方式来面对今天生活内容的突变,艺术家自身也不得不去探究这样的文化变迁。基于此,艺术家们走向一种更具流变意识的创作方式,为今天的艺术现场提供了更多差异化的视角和体验提供一种不同于过去的视野,释放出有别于日常的智慧活动。

▲ “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在吕澎看来,艰难的疫情阶段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艺术上的启发,2021年的首次两个同时举办的展览聚集了更多的年轻的艺术家,展现了新的可能和新的未来,与此同时也创造出有更多更充满活力的出发点和艺术作品。他提到:“俞可又给我们策划了一个‘日常的智慧’,完全由今天新的艺术家给我们提供不同的艺术样式的作品。这样一来,我就觉得使得银川的当代美术馆真的是又进一步的朝前走了一步。”

▲ 蔡雅玲,《NO》, 水晶珠“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而对于俞可来说,疫情开启了不平凡的一年,也改变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这个展更多是重温生活。一方面,本次展览既展示了俞可本人心目中的“生活”和“智慧”的含义;另一方面,14位艺术家也用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何为“日常智慧”。

▲ 俞可在“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及“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双展开幕现场

俞可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表示,展览开始的契机和艺术家的挑选对于其个人来说是极具不确定性的。而正是因为多方面的不确定性,给这次展览的准备又带来了多元性的可能。跨越一些其他的因素,主动出击,顺势而为。

“这种特别的不确定,我觉得也可能至少是对民生的关注而言说不定还会有点其他的东西。我们对艺术家选择的思考,对时间的认识也相应地产生了一些变化。”那么如何将主题与策展思路结合到一起呢?俞可认为,我们过多的在乎外界的一种变化或者一种跌宕起伏的文化的碰撞,从而忽略了我们那种原初的或者说我们人与生俱来的生活的一种认识和需求。那么就要回归生活,可能会更接近观众,更能够展开讨论。

▲ “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对于此次展览的方式为何选择落地,俞可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银川当代艺术馆给了自己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展览馆能真正让人产生很多遐想,给人带来的东西有时候也是一种迷茫。我觉得一个充满魔幻的空间里面来做一次银川的讨论,我觉得可能还是有意义的,也许他荒芜的本身,它就代表了一种意义。让我们去思考或者让我们去探寻。”

▲ “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银川美术馆,它有特别的与众不同。因为它在这块人文自然的这种景观里面显得很有担当,所以可能有一帮银川的人,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尽管燃烧的群体小而又小的,但是好在这些比较荒芜的人,就代表我们银川的整个的人物环境,不一定用欢呼造就的一种理想主义情怀,在某一天或者说某一个时刻它显得更有意义。”这是银川当代美术馆给俞可带来的遐想,也是其魅力所在。

▲ 王叶子,《标准化堆积:以欧式为例》,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林欣提到,作为艺术家的一部分,女性艺术家是否为触角中最为柔软的亦或是更为坚硬的那部分,我们有待思考。此次展览不是一个关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的展览,从多元的生活中看待今日的艺术工作,日常不是平常,生活也不仅仅是情感经验,更多的是在不同的时间线、不同的媒介视野中的可感知、可转述的体验。

可以说,俞可用“装置艺术展”的形式,便是用最具象的概念向每个人说明:各种作品就是我们最直接的行动,是对当下真实感最好的回应。

“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

▲ 展览“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开幕现场

“由王春辰策展的“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艺术展别具一格”,在吕澎看来:“从我的工作角度的来说,装置艺术对于银川的观众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新的艺术样式,尽管过去的展览里已经大量的呈现,这一次通过学术的讨论、通过研究者提供的论文和信息,我认为能够给银川的观众带来一次比较聚焦的了解。”

▲ 李枪,《多瑙河》,“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现场

装置在今天的发展已经不再附属于雕塑,甚至和雕塑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与装置可以并行不悖,也可以彼此借鉴;甚至作为艺术家,同时做着雕塑与装置,但它们越来越有着自己的轨迹和方法。本展览即是着重于观察装置艺术在中国的今天的状况,探讨它的各种表现和观念。它们的丰富性和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处处体现出当代的中国艺术家的思考深度和问题意识。

▲ 王春辰在“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及“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双展开幕现场

“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策展人王春辰讲述了筹办此次装置艺术展的原因,“这样的建筑为当代的艺术提供了机会、机遇和挑战,有这样的空间就必然有这样的艺术,有这样的艺术必然有这样的空间,这两者是对应的,互为挑战,所以我和吕澎就准备策划一次装置艺术展”。装置艺术多姿多彩、各式各样,这些展览甚至可以进入到历史、文化、哲学,甚至某种心灵的反映。

▲ 艺术家导览,“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现场

这次银川的展览以装置为名做一次展,邀请了九位艺术家进行创作,其实意在凸显装置艺术在今天的当代艺术中所扮演的作用和地位,它的作用毋庸置疑,就是当下最具有表现力、表现的可能性、表现的强度、视觉的感染力以及和空间关系的结合。装置艺术有无限的可能性,大家相聚在一起来讨论装置艺术,为装置艺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高呼、呐喊,推进。

▲ “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及“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双展开幕现场

谈及本次展览的准备阶段,王春辰表示已经准备了两年。装置艺术受业内关注很久,这么多年的策划展览或者是研究当代艺术肯定都会关注,但是没有像这一次这么集中,因此我们想用来集中讨论装置艺术,特别是在如今社会,装置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想探索出今天的装置艺术究竟是什么样子。“装置艺术对人类的视觉的冲击非常大,它真的是有这个作用的,就像我们去很多看展览,我还经常去不管它怎么组合什么,你看一个大型装置,你马上就被吸引过去了”。

▲ 策展人王春辰在现场导览

在王春辰看来,装置艺术的发展与时代有关,更是跟我们今天人的视觉感应的能力有关——人的感应能力是越来越需要那种具有视觉震撼、视觉感染、视觉强度的东西,那么装置恰恰满足了这些需求。所以装置艺术在当代艺术中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内容。那么,何为新一代?或许更是因为当下时代中大家应该更加的重视装置艺术,更加鼓励装置艺术。

▲艺术家李枪在展览现场与观众互动

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个现场的装置,每次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换一个空间,换一个场域,换一个时间点或者不同的一个文化环境里,那么艺术家在去表现装置的时候,特别是这种现场创作的做装置作品它肯定不一样。这次展览筹划的过程中,也有过很多挑战,王春辰和我们分享了现场布置的感想。银川美术馆的地理位置、设计风格给艺术家们带来了很多挑战,“它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的奇幻的可能实现的东西,这就是装置艺术能够发生效果的地方。”

王春辰认为,装置艺术的重要性第一是要突出,第二是要研究重视它。第三是要推动它。他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装置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意义可言的,“这个展览其实也提示我们,即便我们做其他项目也要想到装置艺术,文旅项目你能想到光是一幅画吗?他一定是装置艺术。装置艺术也包括公共的,其实文旅项目的出路在于装置艺术。”将其与其他项目相结合,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意义。

▲ 艺术家武宁亚在现场导览

参展艺术家武宁亚以自己的作品“蜈蚣计划”为例,讲述了自己对于这次艺术展的创作理念以及深刻的个人思想和理解。他十分珍惜这次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展览,“因为有了学术的权威性,才有艺术真正的雏形,所以说这只蜈蚣就来到了银川,来到了当代美术馆”,也道出了本次展览落地银川的必要性。

▲ “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及“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双展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装置在中国”学术研讨会

学术主持:王春辰

论坛嘉宾:王端廷、段君、赵炎、艾蕾尔、周婉京

特邀嘉宾:吕澎、俞可

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 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研讨会上,王春辰致开场词,装置艺术”在今天世界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的一个景观。在我们的日常的教学当中,并没有“装置艺术”这样的门类或者学科,没有把“装置艺术”作为一门课程系统。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目标就是希望在目前中国和世界全球对话、艺术发展,特别是全球化语境下艺术相互交流的情况下,我们互相学习如何看待“装置艺术”、如何推动“装置艺术”,同时也学习如何促进这一类艺术的创作和实践,包括社会对它的认同。也希望在今天的研讨会过后,新的一代的青年人们也能更好地了解装置艺术,在新一代的身上对装置艺术充满期待。

▲ 毛同强,《辨认负片》,“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现场

王端廷

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的研究学者

王端廷就“走向泛材料化的装置艺术—兼谈中西装置艺术材料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一题向我们展开讨论。他认为;“在艺术中,观念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有了某种观念,艺术家就一定会找到相应的材料来表达这种观念,而某种新材料的发现和发明,又会导致新艺术观念的产生。从而推动艺术的进步。”他向我们分享了一个“什么都是艺术”的观念,这一观念彻底摧毁了既定的艺术标准,并完全打破了艺术材料的边界,给艺术材料带来了质的飞跃。通过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则呈现出贫穷化的特点,王端廷也分析了其中原因。最后,他用个人的观点向大家阐释了自己对装置艺术的看法,认为装置艺术不能再称为视觉艺术,而应该叫“多觉艺术”。

▲ 孟柏伸,《墨灯》,“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现场

段君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段君从语言的角度,摆出了他的观点:“我认为一个装置艺术家要特别看中他的语言,从批评家、策展人的角度,所以我希望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或者极致的语言,叫极简与极繁。”今天的艺术家,对于语言都有他自己很强的自我意识或者对于语言自我前沿的探索,或者语言的自觉性。语言有的时候如果在纯形式的层面会陷入形式主义狭小的格局,但是如果把语言跟观念、跟今天的命题和社会问题表达在一起的话,能够对语言有一个很大的推动。段君从具体的语言,让听众对装置语言有很深刻的理解,也为听众做了细致的案例和很好的解读。

▲ 曹雨,《富士山》,“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现场

赵炎

中央美院《世界美术》编辑、副教授

赵炎谈论了装置艺术如何从艺术史雕塑的语言中分离出来,然后发展成一个具有特别独特的前景的类型。随后总结了关于装置艺术的三个特征:不仅是中国,包括西方的装置艺术,它最主要的特征总结为:“日常的介入性”。一个问题是材料,它会采用日常中常见的垃圾、现成品来使用。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展示方式,和当下的环境、和这个场域发生密切的关系。第三是观念的介入。“装置艺术”的观念不是像传统雕塑那样,面向过去、面向历史,纪念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会涉及到一些非常具体、非常个人化的事件。同时,就像后现代的问题,把现代主义没有言说出来的问题言说出来,所以它会涉及到非常具体、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当然今天装置艺术所探讨的问题、所涉及到的观念,可以非常多样、非常全面。

▲ 李琳琳,《疯狂进化》,“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现场

艾蕾尔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艾蕾尔近年来从事女性装置艺术展的工作,受俞可展览的启发,她从“装置艺术”的材料、形态的问题去探讨,从女性的装置艺术来入手切入。艾蕾尔认为装置艺术是最自由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装置艺术是一种最没有边界的艺术,可以说它的边界在不断的游离、不断的拓展。随后,她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女性装置艺术在语言、形态方面的一些新突破。第一个是手工和集体创作的模式;第二个是女性的身体语言问题;第三个是艺术融合科技;第四个是事件+互动。针对装置艺术来说,艾蕾尔认为:“在研究它的时候,可以从专题化的模式去进行细致的研究。”

▲ 林欣,《错误的秩序——废弃》,“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周婉京

青年作家

最后一位参与研讨的是周婉京,因为个人原因,她通过视频的形式和现场的各位嘉宾做交流。在她的发言当中提到了装置艺术在当下是否具有先锋性的问题,也特别提到了装置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它是能否表现出中国的在地性,是否能够突破很多所谓的社会当中发生的局限性。以她在美国的经历为例,说到了美国有些作品一定是政治正确性,从而引发了对中国艺术的反思。

▲ 黎薇,《Where are you from?》,“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展览现场

研讨会的最后,各位嘉宾和艺术家针对“装置艺术在中国”进行自由讨论,他们通过提问和回答以及互相探讨,对于此次展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各位嘉宾的相互讨论使听众学习到了关于装置艺术不同的观点和思路,相信此次“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及“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双展在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开幕以及“装置艺术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让在座的各位都受益匪浅,也为装置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览信息

“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

策展人:俞可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4日—6月17日

展览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5#、6#展厅

参展艺术家:张移北、张姗姗、张琳、杨纳,魏三三、王苑、王叶子、王维思、童文敏、鲁婷婷、刘彦瑢,林欣、郭子、蔡雅玲

“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

策展人:王春辰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4日—6月17日

展览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1#、2#展厅及中庭

参展艺术家:毛同强、孟柏伸、武宁亚、李枪、张聃、陈天灼、黎薇、李琳琳、曹雨

部分图文来源于银川当代美术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0.7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