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一场春天的寂寞与狂欢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原标题:陈抱阳:NFT艺术 or 算力艺术?

全人类在经历了病毒侵扰之后,互联网的存在打破了沉寂。万事万物皆转型线上这一形式解决了新一代人群无处安放的寂寞与狂欢。而在2021年春季,一幅NFT的成功竞拍使得加密领域新热潮将NFT翻起再度热议,艺术领域与区块链的碰撞成为爆炸话题浩浩漫天。作为游走在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跨界艺术家陈抱阳,他对NFT的前世今生作出了解答:我们正处在算力时代。什么是算力时代?什么是加密艺术?什么是NFT?

一位工作在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创作者

陈抱阳总是讲自己是“一位工作在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创作者”这样简短的介绍文字来总括自己的身份,这符合他的形象:简洁、利索、理性。但不如解释他是一位通过理性的思考在追求满足自己对新科技好奇心的奇旅中将收获的果实(无论好坏的果实)积累重塑成自己浪漫天地的人。

▲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虚拟实境(VR)、玻璃迷宫、声音、尺寸可变

起初对于陈抱阳的了解,是知晓从数学专业转做艺术行当,他的作品以数字艺术为主,相比较大多数的艺术作品并没有感受到“浪漫”的存在,这样的反差更加放大了在细细品读和感受作品内在之后收获到的那份豁然欣喜。而艺术对他来讲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存在艺术,对他来说那是不需要学习就能感受到的,庆幸那些他感受到的艺术陪伴了成长,这是一项天赋——能够汲取艺术的天赋。一半寻觅理论世界,一半留存艺术热情,二者皆不可缺地成就了现在的陈抱阳——寻找真理的过程。他认为有时候艺术追求的真理关于人的真理。

▲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 虚拟实境(VR)、玻璃迷宫、声音、尺寸可变

陈抱阳对于从何时开始研究数字艺术领域这件事并没有明确时间节点,像普通人一样曾经对AI带着好奇心与兴奋去研究其背后具体的算法核心和含义。而AI对于大众来说从早些年的新奇新潮逐渐变得习以为常且这项技术下沉至运用到各行各业,人们被不断汹涌而出新花样的时代表示接受允许并共同探讨。

从NFT谈起吧!

近日NFT艺术的爆炸式新闻轰动了艺术业的同时也是区块链技术被广为人知的契机,就像AI曾被推到风口浪尖时一样,大家通过媒体得以了解陌生的艺术形式。2018年佳士得以43.25万美元竞拍出首幅AI作品《Edmond de Belamy》引起一阵热议,2021年佳士得首次以非同质化代币(NFT)形式拍卖纯数码艺术品《每一天:前5000天》并以69346250美元(约合人民币4.51亿元)的价格成交,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艺术和市场   

什么是加密艺术?跟区块链有关的就是加密艺术吗?陈抱阳表示我们语言上所说加密艺术不外乎是通过一种手段或将技术本身作为主体的作品,我们一直在讨论它,但没有现成的作品,这个现象不一定是展览的问题,而是艺术家没有生产出来作品。

关于顺势兴起的加密艺术展,陈抱阳非常清晰的将展览的行为分成艺术和市场。从组成上来讲加密艺术像是录像艺术,它不同于装置艺术、绘画艺术,导览讲解一个绘画艺术展会究其作品的含义解读给观众。而一个加密艺术展中的作品却看不出与加密有何关系。很多人不理解它,不能因为作品在加密平台上卖过而属于加密艺术,所以在艺术的门类里面很少有由市场倒推出的一个艺术门类。

他科普到拍行在加密艺术还没有生根发芽于艺术圈的时候就介入了。拍价叫做折算后的价格,交易是用虚拟货币交易,拍行在14天做交割结算过程中虚拟货币抵消现实货币时的汇率几乎是稳定的(可能上下波动1%-2%),会有大多数人不在意的细节在NFT里面。NFT的虚拟交易也使得交易这件事容易的多,不需要海关监管,不需要货币转换。由于作品本身携带的性质,使加密艺术展显然就有了艺术与市场有关的部分,包括展览的空间无论私用还是租用空间,所以它有多重的属性,艺术的属性和对市场驱动的属性。

▲ 陈抱阳,《地球热了吹吹空调吧》,空调、麦克风、钢化玻璃,2020

市场导向与运作   

NFT艺术作为拍卖中一块新兴市场,会吸引到更多藏家进入。因为市场本身是趋利的,所以市场导向的属性强并这不是一件坏事,目前因为市场导向力量的强势对比出艺术的部分显得弱,但展览能够引起更多人来做与加密艺术相关的事情。观众带着好奇心走进展览因为需要知道更多加密艺术背后的意义,或许展览的影响促使产生更多NFT艺术作品,就像绘画中的商品画和绘画中的消费级市场。

很多人都会认为艺术需要噱头和运作,因为一切都在运作。有人说艺术家是要靠市场运作,但陈抱阳认为其中存有一种偏差,运作成功的原因是其本身就是一个好艺术家,如果运作真的有效就不需要选择“艺术家”,人们放大了运作的能力,而忽略了一个好艺术家本质就是优秀的。收藏作品的人可能为了投资艺术家,他购买收藏的这个行为表示“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更好,这样我买的作品就会更好。”这一点与明星的逻辑是不同的。没有人可以买走明星艺人的东西,他们演一部电影,是一次性的。电影先院线发行,再做VOD (Video On Demand)点播上视频平台,最后可能再发行蓝光碟。这个过程是有节奏的进行,能够被再次翻出来公映的都是被公认的经典。这很接近艺术家的状态。明星需要运作,同样有些艺术家是被运作的,但大部分成功的是被运作到了消费者。比如做出潮牌,或原本作为一个潮流型艺术家/是一位潮流青年的身份吸引很多人购买。可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创作是一次性的,作品诞生之后创作行为就结束了。艺术家本身的有趣和深度是通过他的作品来展示的。

▲ 陈抱阳,《恭喜你,但是我在他的隔壁》,2020. 交互装置(AI, Jetbot, 投影, 屏幕)

什么是NFT艺术?   

NFT是一个很好去结合消费级市场的形式,它是一种新的购买方式。这是一个快销的辩题,非常适合现在年轻人的消费方法,很“酷”,年轻人对虚拟的产品的接受度非常高,超越实体的物并且不深究其本身的含义与价值。区块链技术也非常年轻,仅有十几年的技术,并且停留在技术概念推演的阶段,并不足以提供艺术家进行创作。近几年很多科技热词:VR、AI、区块链、5G……,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与区块链和5G相关的偏少,因为它们是一种极度基础的没有被完整的商品化的科技。5G的特点是低延迟,但低延迟对于艺术家来说没有创作性,长此以往的艺术中没有因为低延迟导致创作出现瓶颈的现象。而区块链的特点是不可篡改、分布式记账,是非常抽象的金融工具,解决人类遇到的去中心化的问题。

去中心化在自然的艺术里叫做民主,在平时的社会思想中,所有去讨论平权、民主、人人平等都是与区块链一脉相承的。区块链想要解决人们的平权问题、公平参与经济的问题。徐冰的《烟草计划》也在指向这一点,他从烟草的流向里面去探讨一种经济结构,只是没有一个时髦的词。而加密艺术为什么不叫做区块链艺术要叫加密艺术呢?加密这个词要比区块链大,加密艺术是完全不对的,只是通过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ies)完成交易而延伸出“加密艺术”的称呼。

▲ 陈抱阳,《我见过你在雨中害怕》作品截图,AI生成的视频,2019-2021

什么是加密?如何解密?   

比特币是一种最原始的SHA(Secure Hash Algorithm安全散列算法)的算法,SHA256这个算法广泛应用在基本加密中。比如密码输完之后,它在传输过程中会被加密,如果中间有人偷听,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是一个很普通的加密方法。后面以太坊做出了自己的算法,本来产生比特币的方法是因为我们在共同解密,共同算一个数学问题,解出来之后,我们就平均分配得出来 Block,这叫做Blockchain(区块链),所以这是加密币,而加密艺术(Crypto art)的Crypto来自于这个过程。

把它映射到加密艺术上之后,并没有艺术家在解密,或者说我们艺术中的加密跟解密是所谓的能指问题,在艺术中本来这些概念都存在,突然冒出来加密艺术,可能他写数学题的过程跟一个艺术家去推演加密艺术有相似之处。但是为什么加密艺术让人摸不到头脑,要解密吗?艺术家要做一个锁让人来破解,可能这样才更符合Cryptocurrency里Crypto的含义。

“Crypto art”,陈抱阳觉得这个词是有争议的。有个做影像相关的理论叫Flusser,他说摄影是机械复制时代开始产生的图像,它是一个解密的过程。他把它形容为当你看到这样的一个图像的时候,你就在解密。比如为什么看到广告里的一张图,就会产生想法,其实是把它解密后明白了背后的含义。

▲ 陈抱阳,《门神》版画,绢本喷墨 101x101cm 唯一版本,2014

去中心化是乌托邦吗?  

无论是区块链还是Crypto,它都不是很容易可触摸的东西,它们本身都产生不了艺术,但其背后蕴含的想法是很深刻的,比如说“VR是唤醒身体的置换方式”,“人工智能有想象力吗?”在区块链中同样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说去中心化是乌托邦吗?”。

从近十年区块链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人们不断在创造乌托邦,而后又被另一些人的贪婪摧毁,再造出一个不太一样的乌托邦,这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所有的技术变化都是在克服上一个乌托邦里面被别人制造出的痛苦,努力的再创造一个更完美的乌托邦,却总是会被人钻了空子。或许说人想象出来的技术它永远不可能是完美,或者说所有的技术最后都是与人在对抗。区块链使得人们对乌托邦的追求与人性中天生的占有欲产生对抗,并且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些便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画布。

“没有一种完美的技术可以让人无空可钻或者说到了那一天可能是黑客帝国,当你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平衡系统,这个系统认为人不需要存在,人是个累赘,那些科幻就是这样的想象,可能最后会发现都是人的错误,人的想法太贪婪了。像蜜蜂一样,集体意识汇聚成一个点,人就是因为我总想从你身上拿点什么,可是利益总会有一刻是不统一的。机器可以有赚有赔,但是人做不到,或许这种角度是区块链带给我们观察到的东西。人对于区块链的实践,让艺术家看到了这一条思路。”

▲ 陈抱阳《追逐迷雾》展览现场,AI(图像识别、自动驾驶),Jetbot,投影装置,2020

市场与艺术家各司其职   

在原始的这一件事情里面,陈抱阳认为关于加密艺术的全部质疑可以被简化成两个部分,市场和技术。如果质疑市场问题,可以不参与市场,市场自己会发展;技术问题交给做技术的人来解决。

而作为艺术家能解决的就只有艺术作品。

当观众看到“加密”两个字的时候,往这个方向去思考,艺术家去论证去中心化到底是什么,去论证人们对中心化的态度。陈抱阳的作品《我见过你在雨中害怕(1ETH)》在展厅里面上下两个屏幕,所探讨的是计算能力,即算力代表的是什么。而1ETH的价格实际上是由全网算力和对币的供需关系来决定的。

▲ 陈抱阳,《我见过你在雨中害怕(1ETH)》,AI装置,2021

世界整体在转向——算力时代   

陈抱阳认为区块链之后比特币这些所有的币,所有现在讨论的东西AI、5G、VR、AR这些作为显示途径的技术,他们都指向着我们在步入一个算力时代。

曾经工业时代是蒸汽机功能,算力时代则是所有能够完成计算的东西。区块链一下子将计算这件事情拉到了我们身边,比如电脑很慢很旧、程序打开文件卡顿,这种问题现在被一种更激烈的方式传递给普通人,即:算力是什么?他举了个例子说比如会看到一些新闻报道很多玩游戏的人买不到显卡,因为打不了游戏显卡会被炒得价格很高。这不就像石油么,计算芯片以及中国经济的芯片的问题,是不是都统一指向我们走向算力时代?

所谓加密艺术,陈抱阳更希望将其称为算力艺术,或者是算力时代下的艺术,里面包含AI、包含加密艺术和crypto。这个部分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简单来讲就是艺术家与画廊的关系,他们有时候利益统一,有时候艺术家和画廊吵翻,有时候仿佛度蜜月的感觉,跟NFT是同样的关系。在陈抱阳看来是一样的,只不过在NFT艺术上引入了另外一个圈子,而平常艺术市场中可能不太会遇到完全不相干的另一拨人,可能这种直接的介入会让一些搞艺术市场的人感到不安、不理解或感到不舒服。

▲ 陈抱阳《一江秋色》 版画 绢本喷墨,134x101cm 唯一版本,2014

区块链技术是平台吗?  区块链就像是做高能粒子研究,它在做一种跟我们人类很相关的技术研究,或者说区块链和5G很像,是基础管道,区块链仿佛一个市场。在此前这领域像蛮荒之地,后来哈希世界(HashWorld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虚拟平行世界游戏)在当时势头很好,把区块链用来确证,将所有的证书全部放到区块链上,解决了证书造假问题。

像artnet或者像Artsy等等这样的数据库已经在利用类似的经营模式,无非就是相当于在区块链上构建一种数据库只是数据不是中心化的。在artnet同类别的服务器上并没有发现大量的造假的行为,使得人们目前没有刚性需求来要求我们必须使用区块链确权,所以仿佛没有很大的问题。

写在最后

在时代的历史长河百转千回下诞生出数不尽的艺术灵魂,而需要艺术家去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就像陈抱阳所说“我们正处在算力时代”,当下的一切都在计算并且追求高效,无论短平快的模式带给人类生活多少硕果累累与明媚允宜,我们依然萦绕彳亍在自己创建的乌托邦里。陈抱阳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与自己较着真儿,在打破追寻自我路途上的重重壁垒,最终到达彼岸的样貌谁也不得而知,如同陈抱阳搭建出的玻璃迷宫(《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用常见可触的钢化玻璃与虚拟AI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新的世界,他将这些收获分享给大众。我们或许忽略了眼前的障碍,或许视线与触感都是欺骗,这些都被包容在了艺术家的情怀里。如果你想发问(无论对AI疑问还是有关算法的疑问),最终都是归为“人”的问题,请问向自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0.7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