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组画 重溯雪域高原封存的纯真

  • 1 次浏览
  • 0 人关注

原标题:陈丹青:西藏组画 早已成我难以改口的标签

“西藏组画,久已成了我难以改口的标签,其实我二度进藏的画,并不止那几件。”

1976年秋,陈丹青第一次去到高原,停留四个月,先后画了三幅大尺寸创作:《泪水洒满丰收田》《华主席和西藏各族人民在一起》《西藏人民欢庆打倒“四人帮”》。只看标题,全是那年接连发生的国家大事:毛主席逝世、华国锋登台、“四人帮”就捕。其时,他23岁。那年年底,《泪水洒满丰收田》送到北京参选全国美展,居然入选了。

1980年,陈丹青再度去到西藏,画成毕业创作,即后来被称为“西藏组画”的几幅小画,成于三月到六月间。1982年出国后,陈丹青发现在纽约西藏绘画可以谋饭,弄了好几年,然而远离高原,却怎么也画不过拉萨那批画。于是,80年代末陈丹青收起所有素材,洗手罢休,再也不画西藏了。

▲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杨飞云致辞

开幕式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杨飞云强调《西藏组画》对于中国文化价值与意义,“它所表露出来的那种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描绘,人对于最本质的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的。”

▲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绘画材料技法与修复研究室主任、本次展览的策划人邰武旗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绘画材料技法与修复研究室主任、本次展览的策划人邰武旗指出,《西藏组画》是中国油画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品”,它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并且旺盛,直至今天,它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除了《西藏组画》和展出的部分手稿外,陈丹青先生的三篇文章特别值得一读。希望大家都可以亲自来现场看画,来一起感受。”

▲ 展览现场

四十年前他向流行主题性创作发起“挑战”成就艺术大转折

《西藏组画》是1980年陈丹青的毕业创作在中央美院展出后外界给予的名称,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全画共七幅,于1979年至1980年间在拉萨和北京完成。最初陈丹青创作时并未对幅数进行预设,也没有想要作成“组画”,而是为了背离巨型的、单幅的、叙事的、主题性的创作模式,而一幅接着一幅画出《母与子》、《牧羊人》、《朝圣》……

▲ 朝圣 板上油画 53.5x79cm 1980年

▲ 母与子 板上油画 53.8x79cm 1980年

▲ 牧羊人 板上油画 78.6×52.3cm1980年

1978年首次来华的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深刻的影响到陈丹青,小幅油画中有情节但无故事,有画面但不一定是主题的描绘方式,让陈丹青开始决定用心用意地绘画,恳切的描绘出人物内心与画面的内容。

“它既不是眼前见到的生活,也不是杜撰的未见过的生活,最好的莫如这印象中的生活。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人画不出这些画;但当我真在拉萨时,我每日所见的又远不似我所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画都更像我回到内地后留在心目中的那个西藏。”陈丹青曾在自述中这样说道。

▲ 康巴汉子 板上油画 79×55.3cm 1980年

▲ 洗发女 板上油画 54x68cm 1980年

▲ 进城之一 板上油画  54.5x79cm 1980年

▲ 进城之二 板上油画 79×55.5cm 1980年

最终,他摒弃当时流行的强烈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直接描绘了藏民的日常生活,引起当时艺术界的强烈轰动和广泛的社会反响。他并未使用当时强调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而以写生的直接和果断描绘藏民日常的生活片段,此举开创了整体艺术创作的大转折时代。

四十年后再看西藏组画陈丹青与时代节点

在这七幅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牧羊人》,这幅作品是发表次数、引用次数、展览次数最多且影响最大的一件。《牧羊人》大胆直白的描绘了一对拥吻的情侣,一种纯粹的激情通过对人物的描绘跃然纸上,男人的背影强悍有力,女人的动作稍显僵硬却又带着一丝笨拙,整个画面的组合显得非常和谐,画中既没有政治意义,也不存在教条式的内容,是爱情主题首次出现在画布之上,毫不回避,毫不修饰。是当时创作中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存在,如此更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 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开幕仪式现场

四十年后,再看陈丹青与《西藏组画》,依然拥有着极高的艺术与社会价值,并持续地发生影响。

在绘画领域,《西藏组画》直接引领了中国向欧洲正统油画溯源的风气,超越了当时苏俄油画的技法及美学的单一,虽然创作借鉴了法国乡村画派,但仍不失个人特色,色彩团块厚重,用笔稳健,同时陈丹青专注身边、眼下、非英雄非主题的真实生活日常。首次正面将绘画本身的快感放在第一位,自然地将革命主题绘画中粗糙的激情、单调的理想主义转化为深刻且浓郁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这组绘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反矫饰的真实态度,为国内85新潮及现代艺术运动埋下伏笔。在非绘画的领域中更能发现《西藏组画》的精神意义,作为当时新绘画的代表,《西藏组画》与同时期的新文学、稍晚的第五代导演的新电影一并构成80年代最为重要的文化图景。

▲ 陈丹青 朝圣 素描草稿

▲ 陈丹青 牧羊人 素描草图

▲ 陈丹青 藏女洗头草图

▲ 陈丹青 进城之一 草图1980

▲ 陈丹青 进城的夫妇 草图

中国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大变化,实现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长奇迹,中国当代艺术也获得巨大的发展,全面与国际语境接轨。

而在这场仍在继续的历史洪流中,陈丹青《西藏组画》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而“四十年后再看西藏组画”,正是想要构造一个探讨的空间,四十年之后,今天的人如何看待《西藏组画》?在四十年的进程中,它又有何意义与作用?当下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这些意义?

▲ 展览现场

邰武旗同时表示,希望本次展览可以作为研究《西藏组画》的开始,其背后还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持续关注和挖掘。

但或许也同样如陈丹青自己所说:“但如今这一切在我都是两回事了。我仿佛打量别人的作品:它们画得那么专心致志,而且,非常善良。”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6月10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0.5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