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过江河湖海,杨明义再现60年辉煌艺术生涯
江南,从始至终都是由水塑造而成的。但“江南”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是一个文化与美学的概念。就连北宋追求理性主义的王安石,也写下了“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的句子。
▲ 俯瞰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 金鸡湖美术馆场外
考古学家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仅发现一处距今一万年的旧石器遗址,位于太湖三山岛中。一万多年前的太湖还没有如今这样大的面积,但是也足以向人类提供生命之源。而进入了历史时期,距今3000年前的泰伯从北方来到太湖梅里,开凿了江南第一条人造运河一一伯渎。
▲ 艺术家杨明义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 “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展览现场
之后,文人士子在潺潺的水声和浠沥沥的雨声中吟咏,发展出很多影响后世的江南望族;宋代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也延续了数百年,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是全国极为重要的经济中心。生活在江南的人也与这里的灵山秀水融为一体,而艺术家杨明义则是将江南的水混入墨中,用笔墨图绘诗意江南。
中国人常常佩服乔治·莫兰迪作品中的配色方法,而只有到了莫兰迪在家乡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家中才知道他是一位写实主义画家。杨明义也是一样,只是他在进入了艺术之门后就用一种新的眼光观察他所生活的苏州与水乡。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石子上的青苔、紫藤散发出的幽香、巷子里的评弹、河边洗菜的女人都进入了他的画中,笔墨中尽是他对于故乡的眷恋,与对于艺术深沉的爱。
▲ 主持人春晓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开幕现场人山人海,场面壮观。苏州市副市长王飏,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宣传和统战部部长朱江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 “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开幕式现场,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和统战部副部长殷卫东致辞
开幕式上,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和统战部副部长殷卫东谈到,“在作为江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苏州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具诗意和最向往的地方之一。把’画江南作为一生使命’的著名中国画家杨明义,将其迄今为止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个人艺术展呈现给家乡苏州,本次展览也是园区以’江南文化’为主题推出的年度重磅大展。杨明义在其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以江南的秀美水乡、人文传统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元素,通过拓展国际艺术视野,艺术家将中西方审美理念相结合,其温润雅致而又突破传统的水墨画作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形成了水墨画独特的’江南密码。””
他感谢杨明义对园区和金鸡湖美术馆的信任,将其精品力作和宝贵文献资料在此呈现给广大观众,让大家得以从艺术的视角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知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发展进程和江南文化坚守的精神情怀。
▲ “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开幕式现场
在开幕式上,江苏省中国画协会会长高云代表江苏省中国画协会向杨明义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杨明义是天才型的画家。在高云看来,国画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继承创新型画家,二是继承创造型画家,三是国际世变型画家,或者可以叫做叛逆型画家。人们时常可以看到第一类画家,只是创新的程度有多不同;因为原汁原味的传统已经没有了,所以叫做继承创新型画家。有些画家在年轻的时候打开了国际视野,吸收了当代绘画的图式,仍旧使用中国画的纸、笔、墨进行创作,杨明义就是这种类型的画家。第二类画家天分很高,比如说吴冠中先生、林风眠先生、傅抱石先生都可以归到这个行列。
▲ 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高云还谈到,继承创造型的画家是继承了中国精神、中国格调和中国审美,在表现语言上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将来的中国画发展方向就是架起一座融通的桥梁,把东西方的精神和审美结合起来,杨明义在这一点做的很好 ,令人尊敬。
高云还谈到,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杨明义开创的绘画方法,是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对于起作品的研究还需要加强。终有一天,历史会告诉我们杨明义是中国水墨艺术发展的一座高峰,他创作的作品终将会让世人仰望。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副主席何家英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副主席何家英谈到此次展览时说道,展览很好地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杨明义。展览以丰富的作品和文献,展示了他一生的艺术历程与艺术探索的轨迹。作为一个艺术展展来说,策展人选取的角度十分巧妙,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艺术家完整的过往。特别是杨明义作为一个天才型的画家,他十几岁学画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他超群的艺术气质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展览中杨明义临摹的国画作品显示出了他超高的绘画水平,也可以看到他十分非常刻苦地进行钻研。
何家英认为此次展览给观众呈现出水乡苏州的另一面,他的作品表现出了苏州的气质与灵魂。江南曾经有过那样的一个美丽的年代,但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杨明义从水乡的真实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创作出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水乡意象。因此,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首诗,杨明义是以诗人的情怀去看待苏州、看待水乡的。他的绘画手并不复杂,但是他所造的境界十分独到,表现出一种真诚、真挚、真切和质朴。杨明义以高于生活的眼光和内心,对江南水乡进行了再创造,让人们更加地珍惜传统文化,发现中国乡土中那些隐藏的美丽。
▲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刘国辉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刘国辉表示,杨明义曾经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百桥图展览令人印象深刻,此次展览更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展。刘国辉指出,江南人的情愫在杨明义的作品中表现的十分深刻。杨明义是用血、用魂在画画,他对于故乡的热爱不是刻意的 ,而是自然的、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杨明义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就是他的真情实感是不可代替。杨明义对于苏州十分了解,因为他的魂在那里。中国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画家——杨明义,他让江南水乡的风吹向了世界,让江南的精神在世界民族之林回荡。
▲ 开幕式现场表演
▲ 杨明义向苏州金鸡湖美术馆捐赠画作《金色水乡》
▲ “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开幕式现场
在金鸡湖畔的创作历程回顾
人们太熟悉杨明义的画了,报纸、杂志和宣传册页上都有刊载,就连巷子里卖的廉价旅游纪念品也都是翻版他的作品。但是,杨明义现在的江南水乡系列绘画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他为此进行了哪些努力与探索?人们不得而知。而通过6月27日在金鸡湖美术馆开幕的展览“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人们或许就能发现杨明义在探索自己艺术道路所付出发努力,发现杨明义艺术的多个面向。
▲ “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开幕式现场,艺术家和嘉宾宣布展览开幕
此次展览由中国著名艺术史学者、当代艺术评论家尹吉男教授担任策展人,这让展览具有了浓郁的学术研究气质。展览从“走近杨明义”“从苏州出发”“发现水乡”“观沧海”“沧海归来重读水”五个角度,通过杨明义与其他艺术家的交流、对古代绘画的临摹、对艺术的探索等多个板块,除了绘画作品之外还展示了绘画工具、信件、证件、文学书籍、画册等文献与实物,全面展示了杨明义的人生轨迹与艺术探索。
▲ “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展览的第一部分“走近杨明义”呈现了杨明义丰富的交游经历,叶浅予、卢沉、黄永玉与陈丹青等人都为杨明义画像,林风眠、沈从文、唐云、李可染、黄胄、吴冠中等艺术大师也与杨明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杨明义个人的艺术经历。杨明义几乎链接了同时代所有的艺术大师,展出的作品见证了艺术观念与社会文化的起伏变革。
“从苏州出发”一章的前言中提到了杨明义的父亲曾经营一家名叫“杨二林堂”的毛笔店,可能是父亲日夜制笔的身影影响了他。这里我们看到杨明义15岁时进入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习作,在这里他既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也学习西洋绘画,这对于他以后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临摹《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五马图》等古代绘画,以及陈洪绶《西厢记》版画、永乐宫壁画还有任伯年的画。
▲ 展览中的“杨二林堂”的毛笔 摄影:于奇赫
▲ 杨明义临《五牛图》细节 摄影:于奇赫
《八十七神仙卷》的展签写的也十分质朴:“当年临了不少古画,但特别喜欢此神仙卷的人物线条组成虚实种气势。后来我带着不少临摹的传统作品,请费新我先生指教。费先生讲:‘学古人要为今人服务,要用他们的技法表现代人的生活。’这些话,让我受用了一辈子。”
▲ 展览现场
▲ 展厅出口明义江南艺术 多媒体的沉浸式的体验
杨明义从学校毕业后又参加了江苏省美术馆在南京举办的水印木刻创作训练班,对于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创作观念兼收并蓄,形成了今日作品博采众长的面貌。1978年,杨明义为了创作《水乡节日》,偶然发现了早已被遗忘的充满乡土情调和古典水乡韵味的周庄。杨明义是发现周庄第一人,更是让周庄与艺术相遇的伯乐。
▲ 《水乡节日》
没有杨明义的极力推荐,就不会有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双桥》,也不会有吴冠中的周庄写生和一系列名作,更不会有现在这座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文化旅游名城。之后,杨明义又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正仪,并且在40多度高温下完成了一张13.4米长的写生长卷。正因为艺术家对水乡古镇美的发现发掘和不断的传播,使得江南这些水乡古镇成为代表江南文化的精神家园,吸引着全世界寻踪者蜂拥而至。
▲ 《日出之城》
展览中的三幅巨作《日出之城》、《月出》、《吴哥旧梦》为此次展览专门创作,尺幅巨大。画作的种类有版画、水墨水彩、速写、写生、临摹等各个时期的作品。传统与现代的理想,在《日出之城》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和诠释。这幅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水乡情结的诠释,更是苏州城市文化和当代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表达;不仅是苏州古城新颜新貌的艺术呈现,更是江南文化和中国故事的高声吟唱。
从江南水乡舀一瓢乡愁饮下
陈丹青曾说:“要说当代描画水乡的作品,杨明义画得好、画得早。“在陈丹青看来,姑苏水都一天之内的各种景致,杨明义信手拈来都能成篇;他的作品”画味温润清爽,品来如同江南的新茶。在文章《水墨水乡》最后,陈丹青写道:“看杨明义水乡系列,每忆及消融在墨色中的桥头人家悠悠往岁,对于作者的心境倒也别有体会。当画家寄情于笔墨,乡愁便不再是私己的,伤逝的。”
▲ 展览现场
谈到“乡愁”二字往往离不开余光中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然而,陈丹青在杨明义的作品中发现了一种“不再是私己的,伤逝的”乡愁。也就是说杨明义将乡愁画的直白明了,但是又不像余光中诗歌那样遥不可及。丰子恺曾经对一个南洋华侨的学生的谈话,写下了《乡愁与艺术》一文,他说到:“但是乡愁也是有趣的,也是一种自然而美丽的心境。”杨明义笔下的江南,即是一种自然而美丽的心境:水可饮,鱼可吃,村庄滋长,孩童欢歌,水鸟低飞两行,柳条垂下数条,乌篷船停泊在河岸,蝉鸣在夏日响起。
▲ 展览现场
▲ 展览研讨会现场
那么乡愁体现在哪里呢?或许就在画与画框的交界处,也就是当下以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仍旧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态势,传统江南水乡的人文景观变成了一个个旅游景区。所以看到杨明义的作品,反观当下的城市风貌,怎么能不引发观众的“乡愁“呢?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乡愁,是一种在现代与传统的割裂中产生的文化情绪。
▲ 《古镇秋雨》
而全球化导致的个体与故土的分离成为一种常态,杨明义在美国求学时仍旧以江南水乡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可能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乡愁的英文“nostalgia“就充满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哈佛大学教授斯瓦特拉娜·波依姆( Svcmala Boym)在《怀乡的未来》(The Future Of Nostalgia)一书中说:“怀乡是一种若有所失、流落他乡的情感,但它也是充满遐想的浪漫情怀。”“初一看,怀乡是对一个地方的向往,但实际上,它是对不同时代的怀念,对童年、对梦中更为缓慢的节奏的怀念。”
▲ 展览中对“近日楼”的复原
因此,在展览中展出的大小一致的数十幅作品,似乎是杨明义对于江南在时间层面上进行的一种切片式储存。也就是说,江南人文自然景观的特点被杨明义很好地表达出来,时间性则是以连接不同江南时场景中的意象来实现的。而这种从现实中抽离出的意象由于具有象征性和寓意,在水墨于纸上的化散中呈现出一种内心的风景,反衬出生活本身的平庸。因此,杨明义的作品便具有了一种“乡愁” 的精神气质。
▲ 展览现场
杨明义的作品是对江南水乡的再现,但是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对于历史的想象。但是这种想象并不是支离破碎的,杨明义半个世纪的创作弥补了诸多想象之间的缝隙,这也就是杨明义艺术的伟大之处。杨明义的作品是我们解读时间、记忆、生命、境遇、和智慧的途径,是江南历史与文化源流的象征,引发出我们对于当代江南文化思想价值的追问。
笔墨书写江南文化精神内核
如果说杨明义的作品可以视为江南文化的代表,那么二者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是这种关联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形象与气候民俗的相似,而是艺术家本人所具有的一种江南精神。邵大箴在回顾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后,认为杨明义“……尊重面对自然的感受,自由地运用笔墨与色彩,以形写意,借景抒情,传达客观对象与自己心灵世界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旋律与节奏。这既是我行我素,又暗合艺术创造原理的艺术创造。这是杨明义对自我艺术意识的确信,也是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审美追求艺术家应有的品质。因此,杨明义所具有的品质,也正是江南的精神,可以粗略地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庸》中有一个“子路问强”的故事,孔子回答为““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所以在春秋时候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性格宽厚,他们的强就体现为“以柔克刚”。而“卧薪尝胆”的故事则表现了江南人为了实现目标能够做出很大牺牲,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成为了江南的文化基因。
▲ 《吴哥旧梦》
杨明义为了自己心中的艺术理想,也是不断奔走,一生与艺术相依为命。他去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又远渡纽约去青年学生艺术同盟进修。他将大千世界尽收眼底,但是仍旧执着于用笔墨描绘江南生活的点点滴滴。作家陆文夫在读杨明义写的《近日楼散记》就说:“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可是,这里的所谓三日对杨明义来说却是整整的三十年……应该说天才和机遇都是有的,但主要的是他那刻苦、真诚、磨炼。”
二是虚怀若谷、虚心求教。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北方人一直往南方迁徙,并带去了不同的文化;而江南人不会排斥来自其他地方的文化,甚至是域外的佛教在这个地区也得到广泛传播、发展。江南文化经过多次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强化了其开放的自觉性。即便到了近代,也只有江南人能够接纳西方的科技与文化,开办了西式的工业、金融业、城市服务业以及报纸、电台等传媒业,不断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
▲ 《小荷》
杨明义学习临摹古代大家的作品,也向当代的艺术大师虚心请教。尹吉男在策划此次展览之前也不知道他临摹《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五马图》等古代绘画,足以看出杨明义以后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是建立在一个对于传统深入发掘的基础之上的。他学习版画中的对比,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同多位师长进行艺术交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1984,黄永玉给杨明义写了一封信,信中是这样说的:
“……近年见了你的面,我真心地为你祝贺,有了自己的面目。但在处理上,色彩和结构都还有值得进步的地方,还要多想,多深入细致地工作和劳动才行。 ”
结语
▲ 展览现场
作为江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苏州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具诗意和最向往的地方之一。这也是杨明义选择在金鸡湖美术馆举办自己的个展的原因,他执意要把自己的艺术回馈养育他的土地和人民。而苏州工业园区东方与西方对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双面绣”气质,也与杨明义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
苏州工业园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全市关于“江南文化”品牌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此次展览是园区以“江南文化”为主题推出的年度重磅大展。在金鸡湖美术馆感知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发展进程和杨明义对于江南文化的坚守,对于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建设面向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策展人尹吉男表示,展览的主题“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是以水取喻。“江河”指代的是中国本土,“湖海”指代的是中国及其连接的外部世界,而“飞扬的心帆”,铸就了人生和艺术的江河湖海。
▲ 艺术家杨明义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杨明义说:“江南文化拥有丰富深厚的内涵,是东方文化的典型。我生长在苏州,从小画江南、画水乡。我经历过苏州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祖国、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些促使我在建党百年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推出此次展览。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我通过多年来的创作,让观众感知江南的美好,这份荣誉不可估量。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在创作之路上走得更远。”
关于展览
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7日-2021年10月10日
展览地点: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金鸡湖美术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