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图像去理解世界?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2021年11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上,万物大集共呈现了四个单元:E39展位“万物大集艺术空间”、S10展位“万物镜像品牌馆”、S39展位“万物镜像生活馆”及西侧广场“HAHALULU艺术装置”。其中,万物大集在E39展位“万物大集艺术空间”主要展示了陈瑞麟、董书兵、姜斌Kzeng Jiang、杨冕、祝卉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形式涵盖绘画、雕塑、数字艺术等。

在这样一个潮流、艺术、视觉与商业独特的交织下,“凤凰艺术”专访了艺术家杨冕,听他谈论视觉、潮流、艺术与世界。

1997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1998年获得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他既是艺术的创作者,同样也以独特的生活态度与美食品味在朋友之间颇有声望......在早期著名的“美丽标准”系列作品中,杨冕通过挪用、重构流行图像的方式,质疑图像的安全性,进而展开对图像传播的研究和讨论。自其CMYK系列绘画始,杨冕将图像挪用转向了艺术史,以经典作品为对象,将他的试验手段变成了一种具有文化重构意义的图像文本建设。时至今日,他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名字。

▲ 杨冕的工作室

杨冕的CMYK系列绘画的“元点”,始于2008年。

CMYK是广泛应用于现代图书、报刊、传播品的色彩系统,四个字母代表四色即青(Cyan)、洋红(Magenta)、黄(Yellow)、黑(blacK)。杨冕将四色作为其色彩分类的基本法,并借助电脑进行图像解构与色彩分层,过程中运用广告制版分层的套色原理实施主观绘制。

▲ CMYK - 莫高窟172 窟 飞天 盛唐,杨冕,布面丙烯,2017

▲ CMYK作品局部肌理

而在《RGB·视觉暂留那一刻》系列绘画中,杨冕用红(R)、绿(G)、蓝(B)三种色彩模拟三原色光的复合效果,底色是白(W)。《RGB-视觉暂留那一刻》是抽象出细线来模拟色光,现场参观能够给予观者更多视觉探索与哲思。

▲ RGB-视觉暂留那一刻之三,杨冕

▲ 杨冕的《RGB-视觉暂留那一刻》绘画局部

无论是CMYK系列亦或是《RGB-视觉暂留那一刻》系列,作品中最突出的观念是“视觉民主性”。首先是各种颜色的细线在观者的视网膜中自动调和,生成各自的观看结果。杨冕用红、绿、蓝色的细线创造出特定的绘画,然后以身示范——观看、暂留、记忆、默画,四个阶段一路走下来,个体的肉身经验、理性和对可遇不可求的契机之把握,都需要尽力介入。和第一张画相比对的第二张画中,出现了视觉暂留的多种效果:平行变化、视觉错愕、片段交错、衰减消失……

▲ RGB -视觉暂留那一刻作品no.11 左 ,杨冕,160x110cm,2021

▲ RGB -视觉暂留那一刻作品no.11 右,杨冕,160x110cm,2021

事实上,在当下的手机图像时代,每个人都是艺术的观看者、传播者与创造者。因而,艺术何以为艺术,它又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怎样的演变,已然成为了最新的时代课题。而在其中,视觉潮流的当代创造,更是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民主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 万物大集展位,第九届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1

潮流的中国性

在经历了全球性的西方潮流文化冲洗后,2018年之后,“国潮”被频繁提及。民族品牌成为香饽饽,老字号翻新做国潮、新兴独立品牌层出不穷。从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小镇、从电子产品、服饰到彩妆护肤品,国潮正在席卷全中国、全行业。

甚至不少国潮品牌已逐渐代替国际品牌成为国外年轻人代购的“中国产品”。一方面,国潮相比国际品牌价格更为亲民;另一方面,在“国潮热”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经过改良后深受国内外年轻人的喜爱。“中国风”、“中国酷”成为了新一辈中的绝对主导风格。

▲ 万物大集展位,第九届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1

据《2019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年轻人在潮牌上的花费预计达350-380亿美元。其中国货品牌的价值达到20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且每年高速扩容,国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领年轻人的生活。

而在大众媒体的传播中,潮流被艺术再度定义,潮流艺术品也变成了一种年轻的宣言和身份的指示物。那么,什么是潮流艺术?著名策展人陆蓉之曾表示:“‘潮艺术(URBART)’是当代艺术中的某些比较受到广泛注意的创作表现,既不是什么‘主义’,也不是什么‘风格’。而且,事实上,在历史中的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当时受到普遍关注和喜爱的‘潮艺术’,它不会是一个突发或新崛起的现象,而是历史渐进式的演变。”,所以,所谓的“潮流艺术”可能就是贴合时代特征的艺术品的总称。

▲ 万物大集展位,第九届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1

此前,潮流艺术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具有视觉冲击力强与大众认知度高的特点;而当下已然变成全民、全年龄的面向。事实上,如果按照艺术史的线索来看,潮流艺术可以被视为波普艺术的延伸,从中可以看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曾在《流动的时代:生活于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写道,流动的现代性拆解规则、瓦解管制、倡导独立,让一切曾经神圣的、坚固的东西都消失了。因为目前只有消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某种确定性,它能够带来瞬时的“不朽的经历和体验”。潮流艺术却能够在某种层面上延缓消费带来的短暂满足感与空虚感。

▲ 万物大集展位,第九届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1

对于许多人来说,潮流艺术的一个特点是不需要阐释,另一个特点就是挪用大众文化符号,这样不仅可以唤起青年人的文化记忆(cultural memory),还可以更为快速地被他们接受、喜爱;而还有一些潮流艺术家则是在制造属于自己的符号。

而对于杨冕来说,他的眼光则更加深远。

“凤凰艺术”专访艺术家杨冕

▲ 杨冕于工作室

Q 您和万物大集的合作是怎样的一个缘起?

杨冕:万物大集是新成立的一个机构,首先我觉得他们的想法是很好的。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要让非遗年轻化,让中国的元素再深入到大众里边去,我觉得这在今天和我自己提出的学术追求是很一致的。因为我在很多的场合都在聊一个问题:我们的传统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样把传统带到当下?

大家都知道,在整个世界现代主义的更迭当中,中国不是革命就是战争,其实是没有参与到整个社会的学术现代化的步伐里边去。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其实那个时候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末期。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思考怎么把中国传统的“气”当代化,我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东西。其实万物大集要做的工作和这个很接近,但是当中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在学理上做这样的工作,如果我认为我是知识分子的话,那么我就应该参与到这样的一个工作里面去。

Q 这一次参加万物大集在021的展位,您选择了哪些作品,能不能谈一谈这些作品的创作理念和背景?

杨冕:我一直在做关于媒介对社会影响的作品,从最早《广告里面人的美丽标准》,到后面的《来中国-文化的革命》,然后到《CMYK》和《RGB视觉暂留那一刻》,其实这四个系列都在做一个工作,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我们怎么样去理解媒介对我们的真实影响,又如何去正视它或者是利用它,或者是做到比较真实地去了解整个世界。

▲ 杨冕2005年于法国蒙彼利埃

这一次我带了两个系列的作品,《CMYK》系列和《RGB》系列。我觉得实际上它们有比较好的一个连接,因为我在《CMYK》和《RGB》中都在讨论视觉民主性的问题,如果要比较深地进入艺术,这实际上是很重要的。用电脑的人都知道CMYK是印刷的四个颜色,RGB更是除了印刷品以外的图像的生产方式,所以这个就牵涉到我们在整个社会里边怎么去认识图像,或者是图像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 CMYK - 明 戴进雪夜访戴图,杨冕,布面丙烯,2020

例如“CMYK”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很长的一个时代,当然除了单色印刷之外,其实四色印刷以后就是CMYK的时代。那个时候世界对这个的认识,我觉得和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其实差距很大。简单来说,比如电视的出现、视频的出现,其实就变成了RGB的时代,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实际上就发生了多少量级的变化。但在同时,它可能还有另外的方式,就是第三种方式来生产图像,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其实还是比较肤浅的。我觉得这个就会变得比较有意思,今天艺术家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他不是解决问题的群体,而是提出问题的群体。比如以我对艺术的理解来说,今天的理解就变得很好玩,图像来了,所有人都觉得要利用图像,但又很惧怕图像,其实我们为什么不从他的生产方式里边去找到原因,然后看能不能够重新去编辑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们用了CMYK4个颜色点,其实那个点都是不重叠的,不重叠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这4个颜色你要找到另外的颜色,这些不是杨冕给你的,而是你自己视网膜的结果。所以我可以这样说:所有人看到我的那个作品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因为我只给你原色,你要靠自己编辑。

▲ 杨冕的工作室

▲ 杨冕的生活空间

《RGB》系列就更是了,所以我们除了讨论视觉的民主性之外,我们还加入了《RGB视觉暂留的那一刻》。以前比如CMYK的时代,我们看一本书和一个图像其实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到视频时代不是这样的。视频是以秒为标准的,是24祯。所有的记忆其实是从这样的结点而来,后面一秒其实就是前一秒的视觉暂留。有人就说冕哥我从来看不到曲线都是直的,我说对,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艺术不是说我是这样的,你要接受,你不要接受,你自己去看到那个作品以后你可以去创造,你创造以后,可能会想到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图像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未来可不可能有另外的方式去改变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是艺术在今天的功能。有时候有很多人问,你对艺术的标准是什么的时候,其实我觉得有两点是很简单的:

第一点是,你的作品和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之前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区别,你今天做它的意义在哪里;第二,你的作品有没有创造出和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并且是全世界唯一的方法论?如果没有,对不起,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在今天信息时代的绘画,我认为和以前的绘画应该有区别。如果没有区别,我就觉得那他就是按照毕加索的方法去生产绘画。我们在做新的艺术的时候其实是需要思考,所以在万物大集展出的这些作品其实是一个刚刚的开始,我们怎么开始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方式是一个致未来的方式,包括我的作品我也觉得是致未来的,以后的作品肯定跟这个也是不太一样的。

▲ RGB作品局部

Q 您几乎每一年都来到ART021的现场,并与不同的画廊进行合作,今年您的感觉是怎样的?

杨冕:当然今年盛况空前,因为021的三个创始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觉得他们在做这样的工作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感动而且佩服。作为我们来说,有幸参与到其中。我今年是在021第一次把我的《RGB-视觉暂留的那一刻》拿到这个地方来做商业行为的销售,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是对021最好的尊重,以这种比较文明的方式去向他们致敬。

▲ 万物大集展位,第九届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1

我觉得现在许多藏家都是比较年轻、喜欢艺术又喜欢比较精致且有品质生活的一群人,这个其实在今天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有名字的东西,有签名的东西更好,艺术品就是这种东西。全世界可能没有另外的东西是有名字和签了名的,所以未来艺术在中国社会的精致生活里边是必须的。

多元表现下的万物大集

▲ 万物大集展位,第九届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1

自摄影术被发明之日起,“绘画终结”与“艺术死亡”的声音愈演愈烈。但就如鲍德里亚所说,艺术并没有消失和终结,而是“内爆”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处,“艺术化”般的散叶生枝、开花结果。在充满艺术、感知艺术的场域中,人们因此成为了一名“闲逛者”——他们并非是“游手好闲之人”,而是指在城市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那些没有被技术和资本控制裹挟,仍然在内心中存有人文精神的城市人。

而在本次万物大集所构造的空间中,这些“闲逛者”有着极为多样化的选择。其中,万物镜像品牌馆(展位S10)集合了万物大集文化IP,将国粹新次元IP延伸至滑板等潮流生活单品,并联合哈耶展现美学黑科技,满足当下社会越来越喜欢追求独立、个性风格的心理,引领全新国潮美学生活方式。

万物镜像生活馆(展位S39)则携手OATLY和几何书店打造美学餐饮空间,将差异化、有深度的产品、文化、体验合为一体。展区独特的空间设计和创意展陈,无不承载着万物镜像对生活美学的传达。在此空间中还特别设立由姜斌Kzeng Jiang《机械西天王》画作设计而成的磁吸艺术互动装置。

在西侧广场,万物大集还首发由陈瑞麟Dennis Chan创作的HAHALULU艺术装置,成为上海展览中心西侧广场上一道时尚又潮流的风景线。

从艺术展位到国潮生活、餐饮美学和户外艺术装置,万物大集以其多元性全面诠释真正的潮流生活方式理念,将年轻人崇尚的个性化、独立感和自由感全方位地展示在生活之上。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中国文化,让传统与现代审美融合得更有深度,让文化、艺术、美学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在国潮文化与生活美学领域,或许将会有更多可能性出现。 

而潮流与生活,潮流与艺术的关系,也同样蕴藏着无限生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公众号
微信号

友情链接:

页面加载用时:1.0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