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玩家”展厅现场,重庆原·美术馆
2021年12月4日下午第四届iArt青年艺术计划——「多元玩家」正式开幕。展览由原·美术馆主办,涅米文化出品,由陈姣皎、尹丹担任联合策展人。展览33位(组)入围艺术家由王春辰、鲁虹、忻海洲、郑达、姜大方、孙国胜等来自学术界与艺术界的嘉宾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进行最终评审。
评审环节:“多元玩家”展厅现场
其中,疫情缘故未能到场的艺术家以视频录播的形式完成了作品陈述,于12月3日进行的评审过程也全程线上直播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远程参与。
艺术家展示环节
评审由作品陈述及现场展陈两个部分构成,策展人及评审由此进行综合打分选出施蕊妮作品《FuneralPlay》获得一等奖;张墨颖、阻抗匹配小组(陈昱辰&梁莹林&汤振坤&李凯&赵家祥&刘捷&何春怡)获得二等奖;孙羽茜、徐戈、彭艺伟&徐健获得三等奖。
颁奖现场:一等奖《FuneralPlay》由艺术家施蕊妮团队代领
二等奖获得者
三等奖获得者
评审团队、艺术家、工作人员合影,重庆原·美术馆
从第一届:「城市·人的维度」聚焦城市与人共生,到之后多视野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废托邦」和反问生命意义的「时间节·重思存在主义」,在本届以「多元玩家」为题,将目光聚焦于新时代多元艺术。关于展览的主题,策展人陈姣皎分享到了她的理解—-技术是技术,内容是内容,是两码事,艺术的核心是人。我们在发问:技术是否决定艺术的重要性?
“多元玩家” iArt青年艺术项目海报
对话·策展人
以下是“凤凰艺术”对“多元玩家”联合策展人陈姣皎的采访。(为了方便您的阅读,“凤凰艺术”= Q)
联合策展人:陈姣皎
Q.怎样解释“多元”?
陈姣皎:就“多元”的解释本身很多元。一种解释是我们所讲的“多元文化”,是美国针对新移民来的多元主义,与本次展览关系不大。我们的“多元”叫“multiplayer”,强调的是非单一性。这个时代年轻人接触的讯息是全球化的,不在某个单一通道里面,这注定了年轻人是与全球文化共同生长的。我们作为一个青年项目,就在寻找这样的年轻人。
Q.为什么叫“玩家”?
陈姣皎:视觉跟脑连接非常紧密,由此造就视觉文化。在今天高速迭代的前提下,有些技术处于现代、前现代,有些已经到了高精尖的程度,我们看到的结果是非常混沌的。我们叫“多元玩家”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一定不是单一性通道的,而是复杂多元的。“玩家”引用元宇宙的概念,在这个时代人好像在梦里,就像庄周晓梦里的蝴蝶,所以我们到底在梦里,在虚拟的世界,还是在现实?元宇宙概念产生之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
阻抗匹配小组 《实验-原》 500×500×320cm 综合材料、机电装置、软件控制 2021
Q.你们策展理念是什么样的?
陈姣皎: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我们挺野生。这种野生不是专业性上的,而是在内容上,我们每一届会出一个主题,我们的艺术样式,文化的发展脉络是紧跟这个时代的。今天的技术不能叫日新月异,可以用秒来计算,因为任何东西,任何的系统升级都不会通知你,就到了下一个维度了,之前的硬件被淘汰掉,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觉得在人的世界里视觉是最快的速度,曾有一个朋友问我,什么是比光更快的速度,我觉得是人的思想,比光更快速的思想要通过可视化的东西呈现。
参展作品
Q.当下的时代和技术给策展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陈姣皎:这个时代的困扰怎么说呢?技术给了我们很多,甚至于把非真实的、最直接的,视觉、肉身的体验,在虚拟世界里书写、表达、呈现。然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丧失了肉身的真实性。在混沌中,何为真实的肉身已经模糊了,所以我认为当下这个状态,包括视觉文化本身,呈现了一种很混沌、很混沌的状态。下一个时代会是怎么样的,没有人知道。所以我们这个展览的主题与内容更像是开放式的提问。我们开放式的策展、开放式的提问也给观众参与度,可以说大家都是玩家,在这个时代里面玩儿,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一个部分,寻找答案的同时给予这个时代答案去寻找,我觉得当下是一种探索的状态。
参展作品
Q.在这样年轻的展览中,作为策展人是怎样理解和处理架上作品的?
陈姣皎:我们给架上多了些通道。很多人认为架上快死了,但没有人可以去断言一个事物的消失,任何东西都可能反复复活,并不会死,只是一再离开又重回中心。同一事物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的含义和重量不一样。只要在历史中、人类线索中发生过的,就有意义。我觉得架上,有一种质朴、或者用一个更简单的字眼来说叫“拙”的品质。人类不是机器,人类的珍贵恰恰在于我们的“拙”,质朴本身是人类的一个古老智慧。人类不能达到任何事物的100%,所以人类最有趣的地方是沟通,甚至于是fighting和battle,也就是吵和争论。把脑子里稀奇古怪的东西打开展示给对方的过程最有趣,而架上作者在画面上表现的正是种非常直接的“拙”。
参展作品
对话·策展人
以下是“凤凰艺术”对“多元玩家”联合策展人尹丹的采访。(为了方便您的阅读,“凤凰艺术”= Q)
联合策展人:尹丹
Q.展览作品征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和筛选?
尹丹:四届以来,我们艺术家的挑选都是采取自由征稿的方式,让本地、全国、包括全世界的创作者看到我们的推文信息,自由投稿。初选工作量非常繁重,每年基本上是几百位投稿,十几、二十个里面挑一位的比例进入展览。行业内有知名度的学者、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我们共同从中挑选。
参展作品
Q.参赛作品选择过程中是否有引入策展性,如果有的话是怎样体现的?
尹丹:在选择过程中我们有价值导向,一方面兼顾各种媒介、门类、艺术形态。另一方面,四届艺术计划都体现了我们对新兴媒介、新思维的推崇。昨天评选时,艺术家用几分钟时间陈述作品思路。评委们都感慨,这不是简单的评审过程。而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可以看到,现在年轻人有很多新思路,尤其是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艺术家,除了看到国内的作品也受到国外作品的影响。我们常说代沟,其实稍不注意停下来,思路就会固化,而年轻人有很多思路和新的东西,让人大受启发。我们这样的活动应该扮演一个学院兼顾不到的角色,因为各大美院总归还是更推崇学院的逻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民营美术馆有责任去支持学院兼顾不到的艺术家,推出一些更前沿的艺术家。
参展作品
Q.评审环节有哪些标准,怎样保证客观性?
尹丹:评审分四个名目,一个是主题是否贴合,二是学术性及问题意识,三是艺术创新度,四是艺术表现力。每届基本上保持6-10位评委的体量,以一个尽量公正、客观的方式挑选。昨天评委打分进行了现场直播,并以他们的分数为基准挑选艺术家。这些年得奖的艺术家都是大家公认好的,第一届有个很年轻的学生,当时在英国留学,叫张墨颖,国内没有任何人知道,结果被大家公认挑选为第一名。可以看到,好的作品是公认的。
对话·馆长
原·美术馆馆长薛薇分享了美术馆经营四年以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年轻团队摸索着将“iArt青年艺术计划”连续举办四届背后的愿景:
回望四年前的时候,我们美术馆的团队也都蛮年轻的,是非常有活力的一群年轻人,当时也是因为大家都想做一些很好玩的事,想做一些更活跃、包容性更强的。我们馆本身来讲不大,在民营美术馆当中也比较年轻,所以四年前就觉得我们干脆做一个青年艺术计划吧!为青年人,为我们美术馆这一帮年轻的同龄人和艺术家来做这样的一个事情。
重庆蛮适合做这样一个青年艺术计划,因为重庆有川美,是中国美术史上挺优秀也很瞩目的一个艺术院校,它源源不断地在培育和输出艺术家。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在城市里的美术馆的力量和平台,让艺术跟这个城市、公众、更多年轻人都发生关系,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取得更好的发展,在学术上得到更好的一些支持,和更好的展览机会。甚至通过这样的一个计划在商业上,和跨界领域得到好的桥接机会。这样的机会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讲是宝贵的,青年艺术家也需要这样的机会、支持、和关注让他们继续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发展下去。一开始无知无畏地启动这个计划,做到今天不断地在夯实,越来越多地影响到重庆、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艺术家、国际艺术家,与海外留学的一些艺术家,我们觉得蛮欣慰的。”
以下是“凤凰艺术”对原·美术馆馆长薛薇的采访。(为了方便您的阅读,“凤凰艺术”= Q)
原·美术馆馆长薛薇
Q.疫情的环境下进行艺术计划遇到什么困难?
薛薇:困难在交流,甚至是布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中有很多是海外的,其中部分艺术家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到现场,只能通过远程交流来实现落地。但其实也还好,对于我们并不算是很大的阻碍。
Q.团队现在有多少人?
薛薇:美术馆团队加上我们的推广、布展、策展团队现有不到10人,都很年轻。iArt基本上是每年最后一个展览,每个人都热情度特别高,团队成员的情绪也会达到一个高涨的状态。
12月05日对谈沙龙
Q.未来对美术馆有什么期待?
薛薇:艺术这件事,坚持下去就很好。首先是想把这一个事情、一个计划坚持下去,哪怕每一年一个小小的进步、成长和积累都要坚持下去,然后不断地影响更多青年艺术家。青年艺术家们蛮优秀的,能够在艺术上坚持下去,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和努力,家人、社会、机构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希望可以让更多的机构、美术馆、画廊、或者是商业机构、媒体机构能够看到iArt平台,给予艺术家们更多关注和机会。
结语
「多元玩家」展览的开幕为这个时代快速迭代的前沿艺术提供了一份见证。iArt青年艺术计划四年的努力为四川、西南地区、乃至国内外的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平台和舞台,成为新势力生长的“原”动力。关于未来,原·美术馆的策展团队怀揣着一份理想主义,希望能为更多优秀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做出持续地贡献。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