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登月”内卷现场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憧憬与探索。曾经我们以科学之名登陆月球;今天当代艺术也冲破了卡门线的限制来到了浩瀚的太空。

2021年11月5日至2022年4月12日,当中国观众在红砖美术馆参观 “徐冰:艺术卡门线”这个探索太空艺术的大展之际,杰夫·昆斯(Jeff Koons)则于近日官宣了他的NFT作品将登陆月球表面。相信这一项目也将会成为进入当代艺术视野的太空艺术的又一伟大尝试。

“一束悖谬之光,为追求微妙而发出的命令,已注定让它的奇思发出毫光:无足轻重,而有意味。”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

Jeff Koons

杰夫·昆斯(Jeff Koons)宣布将以一种真正体现加密精神的方式启动一个NFT项目——他的作品即将登月。虽然此前已经有很多艺术作品被送往太空,但这是艺术作品首次被批准登陆月球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雕塑永久地留在那里。

该项目名为“月相”(Moon Phases)。

▲ Ashmolean展览上的杰夫·昆斯(Jeff Koons)

 佩斯画廊 Pace Gallery

“为了探索人类的想象力和技术创新,这位艺术家将计划于今年7月在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发射一架直觉机器(Intuitive Machines)月球着陆器,将一批雕塑送往月球。”

杰夫·昆斯 Jeff Koons

“我想创建一个基于人文主义和哲学思想的具有历史意义的NFT项目。我们在太空的成就代表了人类的无限潜力。太空探索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超越世俗限制的能力。这些理念是我的NFT项目的核心,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类在地球内外雄心勃勃成就的延续和庆祝。”

昆斯已经制作了一系列将登陆月球的NFT雕塑。这些雕塑将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台发射,在私人航空航天公司Intuitive Machines的精心安排下,在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任务中降落在Oceanus Procellarum号上。

▲ 凝视球雕塑系列的月球的更新(图片:Hrag Vartanian/ hyperallergy)

▲ 《凝视球》 2015,帆布、玻璃和铝合金,172.7×115.6×37.5cm

“我们很快就兴奋起来了,”佩斯画廊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说。“火箭已经在发射台上了。事实上,它本该在3月发射。”格里姆彻称,这次发射是为直觉起源计划在2024年执行的一项特殊任务做准备: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载人登月,据称将开启月球上采矿和制造业的时代。

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昆斯和他这样的艺术家,NFT今天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们的艺术实践已经被复制、传播和理解的化身所定义。昆斯的作品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的标志性气球动物形象,比如兔子(1986)和气球狗(1994);对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的第一印象好似是用水晶装饰米老鼠(Mickey Mouse)和高飞(Goofy)雕塑,而不是用甲醛浸泡死去的动物;考斯(KAWS)是另一个对米老鼠的诠释走得很远的人,他的人物玩偶极具收藏价值;与此同时,村上隆(Murakami Takashi)标志性的微笑彩虹花瓣也将成为NFT系列电影的主角。

▲ “Forgiving and Forgetting”展览现场,高古轩罗马

▲ 杰夫·昆斯,气球狗(蓝色),2021年

▲ 雕塑:KAWS《Separated》,背景:KAWS《Urge》系列绘画

虚拟角色主导着NFT的场景。NFT项目在去年被大肆宣传,无论是Bored Ape Yacht Club, CryptoPunks,还是其他成千上万的PFP或资料图片,我们正见证着一个新艺术形式的诞生。

没有昆斯,NFT大批量生产的虚拟形象可能永远不会合法化。他属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之后的那一代艺术家,他们不仅热衷于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市场机制,还热衷于复制市场机制。

当然,这场太空艺术竞赛已经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而昆斯并不是唯一一个参加竞赛的人。据《Vogue》报道,其竞争对手Astrobotic公司也计划将一件由萨沙·贾夫里(Sacha Jafri)创作的艺术品送上月球。这位迪拜艺术家以不断努力“通过有史以来在画布上创作的最大画作连接世界”而闻名。

▲ 艺术家萨沙·贾夫里(Sacha Jafri)

当然,这两件作品都是在1969年美国雕塑家福雷斯特·迈尔斯(Forrest Myers)的作品《月球博物馆》(The Moon Museum)之后创作的。据称,《月球博物馆》是第一件前往月球的艺术品(尽管未经授权)。迈尔斯与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制作了一种微型瓷砖,上面刻着福雷斯特·迈尔斯、安迪·沃霍尔、大卫·诺沃罗斯、罗伯特·劳森伯格和约翰·张伯伦的画作。显然,其中一块瓦片被秘密地附在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上,并留在了月球上。

▲《月亮博物馆》,1969. 图片来自杰德·R·戴林格

左上: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中上: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右上:大卫·诺夫罗斯(David Novros);左下:福雷斯特·迈尔斯(Frosty Myers);中下:克拉斯·奥尔登堡(Claes Oldenburg);右下: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

图片来自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曾经,我们以科学为名,探索宇宙;今天,我们携手艺术,将人文关怀带向皓月星辰。

毫无疑问的是,昆斯的这一项目将会成为进入当代艺术视野的太空艺术的又一伟大尝试:从1965年第一幅在太空中完成的绘画,到1995年第一场在太空中的艺术展,再到2021年第一部在太空中完成拍摄的电影等等……人类对于日月与星辰的憧憬与探索从未止步。

第一幅创作于外太空的画作

▲ 阿列克谢·阿尔基波维奇·列昂诺夫(Alexei Arkhipovich Leonov),《日出轨道》,1965 图片来自尤里·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博物馆

第一场太空中的艺术展

▲ 图片来自 Ars Ad Astra网站

第一部太空电影

▲ 图片来自尤里·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

第一个将火箭本身及向太空发射的过程作为作品的艺术家

不得不提及的是,2021年11月5日起,中国的观众刚在红砖美术馆邂逅了展览 “徐冰:艺术卡门线”。它的名字似乎已经决定了它的不平凡——展览围绕艺术家徐冰与星际荣耀火箭公司发射的“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展开,通过大量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艺术作品和对太空艺术历史的梳理,将这一持续近两年的跨学科实践进行归纳和呈现。

▲ 徐冰,《“徐冰天书号”效果图》,2019-2021 © 徐冰工作室

2021年2月1日,首枚以艺术为名的火箭“徐冰天书号”在中国酒泉发射。浩瀚星空,日月盈亏……

我们不禁会问,艺术为什么要介入太空?

徐冰:“所有的创作动力来自于对未知的好奇,我要认真去做。”

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历史上,徐冰是第一个将火箭本身及它整体的运作过程设想为具有多面性的当代艺术品的艺术家。之前的艺术家从未将火箭视为作品的一部分,而只是将其作为把艺术作品运送到外太空的工具,或者说,一种将作品送往现场的简单运输工具。”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3.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