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x艺术|迪奥秀场中的“秘密武器”,竟然是她!

  • 1 次浏览
  • 0 人关注

近日,巴黎时装周中的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发布秀于巴黎杜乐丽花园如约而至。该系列成衣从地图图案出发,借时尚承载都市的概念,将传统法国宫廷时尚现代化,为世界关注者们带来了一场时尚盛宴。

其中,迪奥女装创意总监玛丽亚·嘉茜娅·蔻丽(Maria Grazia Chiuri)再次携手法国艺术家伊娃·若斯潘(Éva Jospin),将她的装置艺术引入时装秀场展示,带来了极具创意的秀场景观——以巴洛克风格为灵感的洞窟花园样式雕塑。

两年前,伊娃·若斯潘的大型作品《丝之室》(Chambre de Soie)就已经亮相于罗丹美术馆举办的迪奥(Dior)2021秋冬高级订制系列发布秀。迪奥(Dior)如此频繁与这位女性艺术家合作,为什么?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报道将解答这个疑问,借由迪奥以服饰的万千姿态所搭建的时空幻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时尚与艺术“缠绵缱绻”的前世今生。     

 

回顾一个月前的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 ©️ DIOR迪奥

在女装创意总监玛丽亚·嘉茜娅·蔻丽(Maria Grazia Chiuri)的操刀之下,迪奥本季再度唤起了蓬勃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通过地图图案为符号载体,以时尚承载巴黎都市的概念,致敬都市女性及其所蕴含、代表的炽盛力量。

▲ 迪奥Dior2023春夏女装成衣制作过程 ©️ DIOR迪奥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于1957年出版的《巴黎心理地理学指南》中,曾依据主观与文化经验,重新描绘巴黎蒙田大道及其周边的地形图。这份特别的地图,后被 Dior 印制在一款丝巾上。而该系列成衣的灵感正是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早期品牌典藏库中的这条丝巾,蔻丽通过蓬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其地图符号成为本季关键图案。而本次举办成衣秀的场地杜乐丽花园,在旧地图上亦有描绘。

▲ 《巴黎心理地理学指南》中由红色箭头串联起来的地图

▲ 法国巴黎杜乐丽花园外景

杜乐丽花园由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妻子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创建,是巴黎市最古老的花园。凯瑟琳王后原出生于意大利,她将厚底高跟鞋、钢骨紧身胸衣和布拉诺岛上的传统蕾丝等文化带到法国而遐迩闻名;而凯瑟琳王后在丈夫去世后的几十年内一直身着黑衣,使之成为她的代名词之一,以至于她被世人称为 “黑太后””。

▲ 法国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

作为历史上唯一担任摄政王一职并统治过法国的女性,凯瑟琳王后被蔻丽评价 “用服装来定义权力”。可以说,凯瑟琳王后通过她的衣橱向世界传达了她的立场。而蔻丽凭此作为一个起点,最终发散创作了该系列春夏成衣。

该系列不乏对巴洛克元素进行现代诠释的造型,如紧身胸衣、金手套和刺绣花朵,视觉上立体坚硬的元素被加工至柔软的绗缝胸衣上,非常规的搭配带来了别样的冲击感,最终呈现出像某些形式的宫廷式街头服饰。另一方面,连帽衫、牛仔布和带有Dior标志性的大麻色风衣等造型也得到垂青,全场处处流露出带有蔻丽特色的精致的平衡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 迪奥Dior2023春夏女装成衣制作过程 ©️ DIOR迪奥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 ©️ DIOR迪奥蔻丽曾表示她对巴洛克时代的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极为着迷,而同样的二元对立反映在德·美第奇时代的宫廷服装之中,并在她所规定她的女士们必须穿的胸衣类型中表现得最为强烈。但蔻丽的喜好并不在紧缩轮廓上,因此观众不难看出她很享受将她的紧身衣转换为更为运动式的背带,并吸引一批批属于蔻丽的的当代客户群。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 ©️ DIOR迪奥

值得一提的是,秀场上通过大量的肢体躯干用历史的语言与厚度来传递当下女性态度。在女性的身体变得逐渐政治化的现状下,本次发布秀似一种精心策划的有力声明,强调“时尚力量即女性力量”的觉醒意识,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变为凌驾于感知、学识和共同经验之上的对外表达,并借此致敬每日穿梭于都市之间的女性以及其所代表的女性力量。

从本季的皇家缪斯女神凯瑟琳·德·美第奇到伊娃·若斯潘(Éva Jospin)建造的纸板石窟,通过玛丽亚·嘉茜娅·蔻丽巧妙传递的文化概念,迪奥的2023年春夏成衣秀无疑是一场充满历史气息、向巴洛克工艺及艺术的探索。

▲ 法国艺术家伊娃·若斯潘(Éva Jospin)迪奥认为女性对自然和生命力有着天然的感知,女性的内心世界是神秘而有深度的。女性与自然及其生命力的超常联结,神秘非凡而隐于幽暗之中的未知令人犹如巴洛克风格的洞窟一般。本次秀场设计由常驻巴黎的法国艺术家伊娃·若斯潘(Éva Jospin)再度担任。若斯潘的作品包括绘画、刺绣、雕塑和装置等。这次合作,她创造了一个神秘的空间——一个完全由纸板制成的复杂的棕色石窟,将巴洛克式的宫殿再现为洞窟,而这也是艺术家的一个关键创作元素,是她研究的重要对象。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秀场现场 ©️ DIOR迪奥

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若斯潘表示自己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巴黎的柏特休蒙公园(Buttes Chaumont)、伦巴第的米兰丽塔别墅(Villa Borromeo Visconti Litta)和巴勒莫的中国大厦(Palazzina Cinese)内的壁画,各具特色的文化令其产生通过假象再现真实的想法,尽管对石窟结构有详尽了解的她更偏好于去尝试模仿美第奇家族在波波利花园中创造的石窟。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现场,法国艺术家伊娃·若斯潘(Éva Jospin)正在制作她的艺术装置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秀场装置制作过程中经过前期六个月的努力,伊娃·若斯潘用及其复杂精致的纸板工艺搭建了一座仿佛被时间风蚀的纸质洞窟宫殿,其深度和纹理在房间的温暖照明下显得格外雄伟。全场仅采用了来自天花板两侧和中间的小灯进行照明,进而深化了现场的神秘感,令观众如同置身于自然、洞穴之中,感受砂石的磨砺洗刷,细细感受着这被雕刻在岩石上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变化。除了主要雕塑外,布景周围的墙上张贴着附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风景图的墙纸,以及在大石窟后面的三个拱门——中间的拱门系其与环境联结、生长、延伸而得,而两侧的拱门则可让模特顺利通行。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秀场现场 ©️ DIOR迪奥

玛丽亚·嘉茜娅·蔻丽对于该系列背后的总体想法是创造一个存在于想象中的世界,以作为对欧洲和世界由于疫情、乌克兰战争和气候变化而笼罩的不确定性的一种逃避。

法国艺术家伊娃·若斯潘(Eva Jospin)以其精美的纸板雕塑而闻名,她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法国巴黎。

▲ 伊娃·若斯潘(Éva Jospin)

▲ 伊娃·若斯潘工作照,后为作品《全景》

正如她的作品 Details D’Une Forêt 所证明的那样(2011 年)详细描述了浅浮雕中的一片森林,伊娃·若斯潘为她的雕塑带来了复杂的深度感,尽管它们完全是由平面构成的。她的作品解决了内在关系,并突出了纸板作为其早期形式——木材的替代品的奇妙之处。

伊娃·若斯潘于197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前总理莱昂内尔·若斯潘(Lionel Jospin)的女儿。虽然她从学习建筑开始,但伊娃·若斯潘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雕塑上,并发现她更喜欢手工制作物体的物理性。她活跃于欧洲许多重要的展览,特别是包括 2012 年的东京宫展览。

▲ 莱昂内尔·若斯潘和他的女儿伊娃骑自行车去海滩,拍摄:Alain Nogues/Sygma/Sygma ©️ Getty Images

▲ 伊娃·若斯潘与她的父亲、社会党第一书记莱昂内尔·若斯潘和前国民议会主席Louis Mermaz在前往 Ouistreham的火车上旅行。这列火车被特别命名为Un train nomme 36,以纪念法国人民阵线和第一次带薪假期,拍摄:Alain Nogues/Sygma/Sygma ©️ Getty Images

当伊娃·若斯潘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直梦想着成为一个画家。她花了不少时间才弄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接着,在她20岁左右时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ENSBA)主修造型艺术,之后她又用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创作出有趣的作品,真正开始她的职业生涯。在她本人看来,自己是一个不拘一格的艺术家。

▲ 伊娃·若斯潘(中)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ENSBA)皮埃尔·卡隆(Pierre Carron)工作室上学期间的照片,其中,凤凰艺术全媒体总编辑肖戈(右一)系其同班同学 ©️ 肖戈

“我大约在15年前开始使用这种材料,也许当我开始使用它时,改变了我的工作规模,并转向大型装置。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像铅笔一样非常‘容易’的材料应用于雕塑。我真的很喜欢纸板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的特点,以及它从森林开始又回到森林的循环。我做的第一个作品就是用纸板做成的大森林”,伊娃·若斯潘在接受采访时谈及。

▲ 艺术家伊娃·若斯潘在她位于巴黎第 13 区的工作室里用纸板制作的作品前,摄影:LE PARISIEN

对于伊娃·若斯潘而言,她难得能在当下数字饱和的时代中却全身心专注于进行大型感官雕塑作品的创作。或许我们无法从网络中任何一张她的雕塑作品照片中捕捉到每一个细节之处的独特性或作品的整体性,但她仍旧坚持于仅在现实生活中看见、触碰“美”,而这种独特的感受并非数字代码或工业生产模具所能替代的。

玛丽亚·嘉茜娅·蔻丽之前已曾将伊娃·若斯潘的作品融入迪奥的秀场, 并认为这是一个对沉思和想象之旅的邀请。两年前,若斯潘的大型作品《丝之室》(Chambre de Soie)亮相于罗丹美术馆举办2021秋冬高级订制系列发布秀,长达四十米的沉浸式刺绣画卷以伊娃·若斯潘的代表作为原型,由来自印度 Chanakya 工坊和 Chanakya 工艺学校的匠人全手工制作而成。

▲ 迪奥Dior2021秋冬高级订制系列发布秀秀场中的《丝之物》 ©️ DIOR迪奥

《丝之屋》的主题与灵感来自于罗马科隆纳宫(Colonna Palace)中以颇具印度风格的“刺绣之厅”(Embroidery Room),以及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的女性主义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内容包括献给仙女的石窟、仙人掌、乌托邦式的景观、巴洛克花园和当时的纪念碑,以及森林、藤蔓、岩石和瀑布。

2016年,她于罗马法兰西学院(French Academy In ROME)所在的美第奇别墅(Villa Medici)驻地创作,期间曾到科隆纳宫参观。步入“刺绣之厅”,许多人将其视为工艺美术,但对若斯潘而言,这是一幅杰作。富有印度热带风情的墙幔从天花板垂坠至地面,其上布满由金线与丝线手工刺绣描绘的猴子、小鸟、树木等,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受此启发,伊娃·若斯潘为迪奥设计出一间墙面覆盖刺绣作品的展厅,以十九世纪的全景画方式呈现其景观作品。在同为美第奇别墅驻留者的纺织品修复与天然颜料专家斯蒂芬妮·奥维德(Stephanie Ovide)的帮助下,她为此特别设计出一种丝束比色法。

▲ 美第奇别墅外景,是意大利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12栋别墅以及2处娱乐花园,见证了梅蒂奇家族通过对艺术的统治来左右现代欧洲文化的影响力

▲ 科隆纳宫内景,系罗马最宏伟最古老的私人大宅之一

历经两年的沟通与协作,第一幅基于传统意大利刺绣画的设计草图方才落地。一次与迪奥女装创意总监玛丽亚·嘉茜娅·蔻丽的会面令伊娃·若斯潘与迪奥结下不解之缘,并深入了解到迪奥巧妙融合法国与意大利元素,且从中汲取灵感进而不懈创新的开拓之旅。

“我第一次有这个想法是在2016年我在罗马的美第奇别墅做驻地艺术家时。对一个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要在当下,但同时要有梦想,你希望有一天能实现……然后我遇到了玛丽亚·嘉茜娅·蔻丽,我们开始谈论科隆纳宫。她不仅知道刺绣之厅,而且她也是这种工艺技术的爱好者,她用完全的信任来帮助我完成这项工作。”

▲ 迪奥Dior2021秋冬高级订制系列发布秀秀场中的《丝之物》 ©️ DIOR迪奥

若斯潘与来自孟买 Chanakya 工坊和 Chanakya 工艺学校的匠人们们一起,使用在纸板上编织的丝、麻、亚麻和棉线,最终创作了一幅包括40米长的400种不同的颜色的挂毯。从一幅彩色设计草图开始,多种工艺悉数上阵,小到每一根丝线的色彩调校,大至持续精进优化的刺绣工艺。

伊娃·若斯潘以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手法在画作中不断复现创作主题。手中勾勒的诗意画作幻化为兼容并蓄的恢宏场境,令人心驰神往。大量细节倾注于整个装置作品,仿佛指引观者踏上一场真正的探险之旅。树木、藤蔓和充满巧思妙想的建筑构成一个绮丽的世界,恰似奇瑰曼妙的巴洛克花园,令人不禁遐想无限、流连忘返,仿佛身处言语无法诠释的世界——《一间自己的房间》,只留幻觉于脑海中浮现。

玛丽亚·嘉茜娅·蔻丽自加入迪奥后便不断寻求与世界各地女性艺术家的合作,其中不乏舞蹈家、编舞家、音乐家、诗人、摄影家、电影制片人以及视觉艺术家。女性主义与包容性、保护自然之美及多样性、传承精湛工艺等均是她们彼此之间创造性对话的核心,亦是当下的重要议题。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现场,图为编舞、舞者伊姆雷和马恩·凡·奥普斯托正在进行表演 ©️ DIOR迪奥

在寻常的时装发布秀中,负责人或许会考虑在开场或谢幕时加入表演环节,但这次迪奥邀请了荷兰编舞者伊姆雷(Imre)和马恩·凡·奥普斯托(Marne van Opstal),以及他们的剧团全程在模特走秀过程中,伴随表演了一幕充满强烈情感的现代舞。一直以来,玛丽亚·嘉茜娅·蔻丽都认为身体的活动是自由的一种象征,如同服饰于女性的意义,以艺术形式传递自己对于时装的理解。

在超凡脱俗的纸板石窟里,从吊顶垂下的藤蔓缝隙之下,舞者身穿肤色的紧身衣和像巴洛克花园雕像一样的胸甲,通过运动与舞姿诠释了雕塑语言。编、舞者伊姆雷和马恩·凡·奥普斯托通过一个多层次、超现实的舞蹈,探索人类的状况、身体和心灵的极限和可能性,创造了这个特殊的舞台,为秀场呈现了一出精彩表演。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现场,舞者进行表演 ©️ DIOR迪奥

“这个系列是作为一种对创意艺术的时尚的致敬”蔻丽在采访时表示。她将其描述为不同项目和语言交汇的集体合作,他们想象了一场令人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表演,准确地说,是在真正的重生意义上对其进行了重新诠释。舞者的动作与该系列相协调:雕塑般的身体像雕塑一样移动。石膏、大理石和被唤起古典语言的动作所激活,但又充满了坚定的现代动力。

▲ 迪奥Dior2023春夏成衣秀现场,图为女装创意总监玛丽亚·嘉茜娅·蔻丽与身后的舞者 ©️ DIOR迪奥

对玛丽亚·嘉茜娅·蔻丽而言,“迪奥2023年春夏成衣秀的辉煌落幕是由集体能量凝聚而成的,归功于各个致力于此的艺术家的贡献,使公众能够感到参与其中,并身感成为主角。”

部分图文信息来源:

Dior/Vogue/NYTimes/ADMagazine/Fashionsnap/ZOEMagazine等官网及网络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编辑/胡倩仪 责编/索菲)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2.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