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原标题:电影能带给我们多少拍照的灵感

很多时候,电影理论家喜欢将摄影看作原始的初级的元件,但摄影作为独立的个体,一直保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摄影所散布的范围,远比包括电影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介都广泛。实际上,从摄影诞生开始,就没有哪个行业能够“离开”摄影。在今天,摄影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涵,它实现了“从文献到艺术”的转变。

摄影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它们既是“父子”,又是“兄弟”,一起完成了人类对“物质现实复原”的梦想,完成了世俗对“木乃伊情结”的满足,却又在各自的发展之中走出不同的道路。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疾驰中的萨利·加德纳》,1878年

让-吕克·戈达尔曾说过,“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在形成“每一秒”电影式真理的背后,是24张胶片的流动。

在过去的三十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脱离与电影之间的对话,摄影,也没有例外。杰夫·沃尔曾经断言,“现在,没有哪一张图像能不带有电影剧照的痕迹,至少没有哪一张照片能做到这一点。”

杰夫·沃尔,《女人像》, 1979年

罗伯特·弗兰克制作完成《美国人》之后,拂袖而去转入电影的怀抱,拍摄了20余部电影、纪录片,这些动态影像和他的“非决定性瞬间”又有哪些关系呢?

杰夫·沃尔的电影式摄影究竟是对“画意摄影”的重访,还是在新的影像时代中,探索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之间的更多关系。

又是为什么,模仿希区柯克电影所拍下的“无题电影剧照”直到今天仍层出不穷?

左图:德拉克洛瓦:《萨丹纳帕勒斯之死》,1827年;右图:杰夫·沃尔:《被破坏的房间》, 1978年

左图:希区柯克,《惊魂记》电影剧照,1960年;右图:辛迪·舍曼,《无题电影剧照 #6》,1977年

左图:希区柯克,《群鸟》电影帧,1963年;右图:亚历克斯·普拉格,摄影作品

被尊为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之一的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一生以雕刻时光为他的艺术理念,他创作出的《潜行者》等七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这位大师在把玩手中的“拍立得”相机时,又会雕刻出怎样的时光呢?

电影剧照是电影宣传时必不可少的物料,也是影迷们争先收藏的电影记忆之一。而在脱离了电影叙事之后,一张张电影剧照的意味又该如何阐发,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议题。

(文字、图片来源于影艺家,侵删。)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1.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