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低俗小说》在它面前,只能算是徒弟
27岁的弗朗索瓦·特吕弗拿出长片处女作《四百击》名震影坛,那27岁的斯坦利·库布里克呢?
如今看来,库布里克的影史地位要比特吕弗更高。他的经典作品更多,《2001太空漫游》,《闪灵》,《发条橙》,无不是各自类型片中的佼佼者。
只是他的成名之路要坎坷一些。
27岁,属于库布里克的长片处女作《杀手》上映。
请不要误会,这不是一部关于杀手的电影。
只是不知为何,英文片名《The Killing》,会被翻译成《杀手》,并且广为流传。或许时间久了,也没人去特地更正,大家也就默认了这个中文片名。
不是说“The Killing”翻译成“杀手”不行,而是说实在有些不合适,容易误导观众。
片中的主角明明是强盗,而非杀手。
其中有一个角色是职业杀手,但他没有收钱杀人,而是收钱去杀马。他只是整个大拼图的一个小拼图,不是最为关键的人物,所以杀手的身份不能作为代表。
影片改编自一本叫《Clean Break》的小说,没有直接用书名,大概是考虑到市场因素。“The Killing”显然要比“Clean Break”更诱人。
翻译成中文的话,除了可以是“杀手”,还可以是“谋杀”,“杀戮”。
硬要选一个,《杀戮》应该更为合适。
因为其中关键的一场戏,是一场死伤惨遭的杀戮。更因为,整个故事,就是一场命运的杀戮。
天才型选手库布里克不甘于拍一部普普通通的抢劫犯罪电影,他也想像特吕弗一样,做点比较有开创性的事情。
左思右想,他把瞄头对准了叙事。
别说50年代了,90年代之前,绝大多数电影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一直到《低俗小说》大热,非线性叙事电影才成为了一种主流。
打破时间顺序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先把最精彩的部分拿给观众看。
《杀戮》就是这么做的,一开场就是把重中之重的抢劫戏。
铿锵的配乐燃起情绪,赛马场开始了当天的第五场赛事,一个奇怪的男人买了一个必输的赌注,然后写了一个神秘地址和时间,给了马场的两个工作人员。
行动正在进行,但旁白却没有明说他们在干什么,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
如此操作完全迎合了希区柯克的“爆炸理论”。
就是要让观众知道有炸弹,但不告诉观众什么时候会爆,悬念会一直吊着观众,直到影片结束。
库布里克应当是有想要照顾观众感受的。《杀戮》除了有着希区柯克的“悬念大法”,还配上了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的旁白。
旁白没有明说奇怪男子和两个工作人员在谋划抢劫,但“巨款”这个词已经暗示了将有大事发生,为剧情埋下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的“炸弹”。
不配旁白,只通过道具等细节来说明,电影会更具艺术性。不过作为一名新秀导演,库布里克还得证明自己的卖票能力,后面拍片才更好拿到投资。毕竟那时法国电影新浪潮还没开始,拍电影的大权还在大制片厂手中。
那时打乱时间线的叙事模式还不流行,不加以说明一下,观众肯定会看得一脸懵。
想当年格里菲斯首创多线叙事的大作《党同伐异》,就是因为观众看不懂而票房惨败。
高估大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往往是要吃亏的。
有了旁白说明新场景的时间,库布里克把故事讲得非常清楚。
说白了就是一个刚出狱不久的强盗Johnny Clay,本性难移,策划了一起抢劫赛马场的“大茶饭”。赛马场上赌马的人非常多,所有的赌金都会被放到一间办公室,Johnny需要闯进办公室,然后把钱从赛马场拿出去。
为了能完成目标,Johnny必须得到赛马场员工的帮助。
于是他找来了柜台员工George,以及酒保Mike作为内应。
也就是电影刚开始,收走写有地址时间纸条的那两位。
身为Johnny的好友,一生看不起赌博的Unger先生也前来帮忙。他是全片最先出场的角色,任务是在赛马场传递信息。
在场外,Johnny还找到了警察Randy作为“外援”,以完成整个计划中的最关键一步。
5个人组成了一个一次性犯罪集团,众人说好事成分赃之后各走各路,再不相见,以避免警方调查。
如此剧情,不免让人想起了《十一罗汉》,《速度与激情5》,《剑鱼行动》这些团伙作案的偷盗片。
相信以库布里克的能力,他要在60多年前拍出一部类似于偷盗片宗师《骗中骗》的作品,是不难的。
《骗中骗》于1973年上映,凭借环环相扣的紧凑剧情,取得了票房成功。
库布里克要是以《骗中骗》的结构拍,先交代Johnny出狱,然后解释他为什么必须还要抢劫,抢劫失败的后果是什么,Mike和George入伙是因为妻子,Randy为了还债,都在第一幕说明,严格遵循电影教科书上写的那样。
然后第二幕找帮手,开始谋划如何抢,中间留白部分剧情,设下伏笔,第三幕则是正式开始抢,最后揭晓前面的留白部分,反转剧情,本来顺利的行动开始麻烦不断。
出来的效果势必会赢得满堂喝彩,票房大卖。《骗中骗》的经典程度恐怕会因此大打折扣。
但库布里克并没有。
一方面可能是他不想这么干,不想自己的电影太过于商业化,虽然“作者导演”的概念还没有提出,但他早已有了一颗作者导演的心;
另一方面是,故事涉及到幻灭情节,不同于《骗中骗》结局正义战胜邪恶的皆大欢喜。
抢劫终究是犯罪,由于Johnny的动机并未交代,传统道德不站在他的一边。写一个罪犯全面胜利的故事,无论小说还是电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像《非常嫌疑犯》这样的可遇不可求。
那么幻灭情节就很适合Johnny团伙了。
层层推进的紧张剧情却换来一个幻灭的结局,未免有些突兀。
打乱时间线不仅能把高潮部分提前,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诱人,而且可以起到重新排列主控思想的正负面情感负荷。
《骗中骗》通过角色的遭遇来让进展中的剧情达到正负平衡,主角被追杀时是负,黑帮势力控制了一切,到找到导师,有了复仇希望,是正,正义有机会得到伸张。
《杀戮》中,Johnny一伙人的负面负荷主要集中在George身上。但如果按时间顺序拍,第二幕就摆出他和妻子之间的矛盾,以平衡正负情感负荷,那第三幕的意外就完全没有惊喜可言了。
用非线性叙事,讲到George和妻子的时候,本来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就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机。
在库布里克的巧妙安排下,影片中段的正负情感负荷得到了有效的平衡。
所以《杀戮》的叙事具有开创性,且有着实际作用,库布里克并非单纯为了炫技,才采用的非线性。
这部电影比引领非线性叙事的《低俗小说》早了38年,比同为多线并进的黑色电影《两杆大烟枪》早了42年,昆汀和盖·里奇,在库布里克的面前,没夸张,真的只能算是小跟班了。
甚至沉迷《2001太空漫游》的诺兰,他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甚至都有疑似致敬《杀戮》的痕迹。
可惜的是,《杀戮》在库布里克过于耀眼的生涯作品列表中并不算亮眼,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才是真正的非线性叙事电影宗师。
而当年上映的时候,哪怕库布里克愿意加上了旁白,观众也还是难以习惯这种超前的叙事模式。
《杀戮》票房失利,库布里克未能像特吕弗那样一战成名。
好在电影取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库布里克还是得到了继续拍片的机会。其中一个认可他的叫柯克·道格拉斯,就是“蚁人”迈克尔·道格拉斯的父亲。
在柯克·道格拉斯的支持下,库布里克拍出了《光荣之路》和《斯巴达克斯》两部高口碑作品,封神之路从此步入正轨。
(文字、图片来源于8分电影及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