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之外:洪晃 高茜 尤洋碰撞出的“新视界”

  • 1 次浏览
  • 0 人关注

时尚,是社会情感的翻译器,亦是最有形式感的思想,它经历着一次次轮回,却也拥有超越时间的能力;艺术,是时间纤维的颤栗,是观念生发的场域,它营造时尚语境,也丰富着时尚的语义。2021年12月4日,下午 14 点 30 分,乙观于北京单向空间,开启《目光之外》第二期艺术沙龙——“艺术与时尚:有意味的形式”。

何为“有意味的形式”?是线条与色彩排列组合的纯粹关系,及其背后隐藏的独特审美情绪,它纯粹,不带任何功利性。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极具形式感的时尚与饶有兴味的艺术跨界合作屡见不鲜,但多半模糊又暧昧,不过蜻蜓点水。那艺术与时尚应当如何更好地链接,二者又将碰撞出怎样“有意味的形式”?围绕这一话题,乙观文化传媒总制片、资深媒体人杨惠娟于沙龙现场发起探讨。

此次沙龙特邀三位嘉宾:洪晃,媒体人、专栏作家,曾出版《我的非正常生活》、《无目的美好生活》和《廉价哲学》三本散文集,以及小说《张大小姐》;高茜,中国当代⼯笔画家,多年和香奈儿合作,2021年成为《感知香奈儿》参展艺术家,用中国工笔画演绎了香奈尔香水的精神魅力;尤洋,UCCA Lab 艺术总监,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拥有超十年的艺术机构从业经验,另有专栏作家、策展人、艺术管理讲师、公共关系和营销专家等多元身份。他们以丰富的个人经验,用跨界的思维碰撞,共话艺术与时尚的跨界互动,为观众呈现更多新视界。

现场,谈及如何理解时尚和艺术,洪晃用“手心和手背”来形容二者的关系,她认为,纯艺术和装饰艺术的边界正在变得混淆,纯艺术也不再那么高尚,比如一只香蕉也可以成为艺术,装饰也不再强调纯装饰,例如艺术家的画、艺术家很多抽象的图案,都可以作为面料出现在服装上,这恰恰体现着一种界限的模糊和发展。

与一些时尚品牌已经有过接触和合作经验的高茜则笑称自己的艺术世界还比较小,对时尚的了解才刚刚开始,但是她强调无论在任何领域,比起稍纵即逝的流行而言,经典都具有永续的魅力,因此艺术与时尚也都留存着自己的经典。

尤洋则认为,有必要厘清艺术和时尚的定义与范畴。他认为按照某种哲学的说法,当下的艺术就是感官的延伸,绘画是一种视觉绘画的延伸,而当下的有声艺术、表演艺术、建筑艺术等等,都是和人的感官性相关联的;而时尚则要从词源学看,“时”指向一个时间性,更多是指当下的在场,而“尚”则带有某种前进性和能动性的趋势,因此在当下具备一种前卫意识能动性的东西,就称之为时尚。

提到“经典”,几位嘉宾又分别阐述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洪晃认为,经典不经典并不重要,大家看艺术的时候得“换一个姿势”。在她看来,艺术实际上是每个人内心思想的一面镜子,你看到好的东西,它给你带来的东西就是美好的,你看不到,就失去了这种交流。有些艺术可能来自一个默默无闻的创作者,但是对你来讲,它在某一刻触动了你的生活,那么它对你来讲就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品,这个是非常私人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公众意识的东西。

尤洋则认为,创造的经典的过程是一种“推翻和对抗”,现代性的本质就是让所有固化经典的东西变成一种共识性和碎片化,由每个人去抓住它的经典意义。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下再去追求经典,本身就要画上一个问号。出现在博物馆里的东西当然可以算作是经典,但是在观看时的人早已带上当代的视角,被无情的历史切成碎片,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会有不同的改变。

高茜坚定地认为,经典是不可取代的,每一个时间段看经典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时间赋予作品的份量可能是被低估的。她说到,并不奢求自己的作品被所有人喜欢,但是希望有些观众在经过作品的时候,可能在某一个瞬间或者某一个刹那会感受到和自己的经历、学识的一点契合,那样她就会觉得很满足。

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碰撞,恰好是当下创造经典的过程之一。谈到如何看待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洪晃依旧用手心手背的关系来形容,她认为,如果传统文化没有更多的创新和传承,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就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力,传承必须在创新之中才能完成。“把玩”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玩得起或者玩不起,是传统能不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最重要的元素。

高茜提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她把高跟鞋、镜子、蕾丝台灯和扇子等元素画进工笔画时,很多人觉得很新奇,还有人完全不能接受,在她看来,画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讲到形式跟意味,实际上就是一个可见和不可见之间的关系,她画的是可见的东西,但是有不可见的意味。

尤洋提到了自己做美术馆的经验,他不想把美术馆变成一个艺术的坟墓,而是尽力去呈现最鲜活的东西。相比于西方,在中国做艺术有一点点被动,要以现代性的角度去看,要提出新的思路和变化。艺术代表了一种人的思维方式,把这个思维方式革掉,中国才能往前走一步。

艺术和时尚的融合,必然带来更多关于二者内涵坚守与改变的探讨。高茜认为,艺术家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不受其他的影响,虽然她也很喜欢翻翻时尚杂志,也会去关注,但是她的思想不会跟着潮流去走。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只能在提高大众的审美标准方面努力,但是不可以限制每个人应该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东西。作为艺术工作者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去做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绘画方向。

他们并没有固守在自己的美学逻辑内部,而是在观点的碰撞中彼此打开。

作为活动主办方,乙观文化传媒始终通过深度沟通与对话,链接全国各地的一线艺术家、策展人、艺术评论者、美术馆主理人、艺术中心负责人等,实现了涵摄绘画、雕塑、戏剧等多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目光之外》是乙观文化传媒携乙观艺术中心重点打造的线下品牌项目,通过每期邀请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深层次的社会议题探讨与个人经验分享。

任何视觉艺术都离不开观看,尤其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让人们拥有了多种视域的可能性。目及之处,或新奇或平淡,有时恰恰限制了认知的界限。故而应当透过欲望的屏障,不安地、警惕地、兴奋地走出思维惯性,审视史料熔接而成的美学因果事件,省察时尚潮流中的文化现场,用思维范式的转变、用超越诸概念的诘问,奔赴当代场域。

在有限的视界里探及目光之外的世界,关于那些从未触及的、从未想象的,让世界的轮廓渐渐清晰。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1.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