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0年前“快闪”中国屡错过,这一次“爱因斯坦”约不约?
首个获得希伯来大学权威授权
“爱因斯坦”数字艺术品
Corbis经典级影像《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将于6月30日13:00全球首发
授权书闪亮登场
看到标题,肯定很多人疑惑
爱因斯坦与中国有何渊源?
从爱因斯坦的“走红” 说起
天才的理论我们常人一般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是很多重量级的科学家也拒绝接受颠覆认知、看起来非常离奇的广义相对论。直到1919 年,人们用一种颇为壮观的方式证明了广义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的“铁粉”天文学家爱丁顿的游说下,英国派遣了两支考察队,一支去了巴西,一支跟爱丁顿去了非洲观测日食。正如爱因斯坦预测的那样,恒星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太阳附近时发生了弯曲。
于是,爱因斯坦一夜爆红。《泰晤士报》刊登了三行大标题:“科学中的革命、新的宇宙理论、牛顿思想被推翻”。《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用上了六排大标题:“天堂之光都是歪斜的”“爱因斯坦的理论胜利了”。
在报纸的影响下,普通群众变得极度兴奋,他们被告知牛顿的理论已经被推翻、星球附近的空间是弯曲的、事物都是相对的(虽然他们自己也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与相对论相关的讲座演说全部座无虚席,就连最普通的车夫和店员都在争论相对论是否正确。
卓别林有句俏皮话,恰如其分的概括了当时的场景:“人们为我欢呼,是因为他们懂我的艺术,人们为爱因斯坦欢呼,是因为没人懂他的理论。”
爱因斯坦的“第三次” 中国行
中国知识界也掀起一股宣传相对论的热潮。1922年,这位早已声名远扬的物理学大师,因新获诺贝尔奖产生了强烈的“超级明星效应”。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用德文在信中向爱因斯坦发出热情邀约。后面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爱因斯坦的访华学术之旅最终流产,仅去日本返欧洲途中两次“快闪”中国,短暂停留上海——
第一次是1922年11月13日,当天他去“一品香”餐馆用了午餐,去“小世界”剧场看了场话剧,还逛了城隍庙、豫园、南京路等地。
第二次是12月31日,短暂停留至1923年1月2日他便离开了。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和妻子艾尔莎在上海著名画家、企业家王一亭家参加晚宴时的合影。
一百年后,“爱因斯坦”第三次来到中国,并将永久留下与相对论罕见同框的经典瞬间。
这个经典摄影作品的底片典藏于
2016年被视觉中国收购的Corbis图片库中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数字艺术品将于6月30日正式发售。本次限量发行999份,其中50份用于平台活动,剩余949份公开发售。购买此数字艺术品,您将获得视频版和黑白原作(典藏钢印版)两个数字版文件资产。适逢元视觉半年庆,每购买此经典摄影数字艺术品一份,您将获得200元京东卡一张。
(图文来源于“元视觉艺术”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