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 )的个展“我是我 – 除非假装自己是她”在北京常青画廊空间呈现。
在九十年代,雷贝格和领域的艺术创作方式重新定义了共有作者权、控制下的偶然性作为艺术创作的催化剂等概念,并获得世界声誉。纵观雷贝格的作品,你可以从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当中,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叙事与再现,扭转空间的力量,正是在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直指观者的内心感知系统与情感方式,在感觉的领域引发新的效应。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如若将个展空间视为艺术家本人的能量身体迷宫,那么每一个现场的作品区域都如同一具身体的不同部位,但就像我们的物理身体具有心脏这一驱动中心那样,展览也拥有一个标志着艺术家原力的“聚合点”,它将观众与空间、观众与展项、观众与展品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看来,空间中的产物本身就是一种概念。
“我是我 – 除非假装自己是她”是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 )着重于身份和镜像的概念,并试图融合两种元素组成的展览。
画廊空间中所呈现的作品展示了两个身体之间的关系,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并成为一体,以及这种关系的意义。因此,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一种对世界生命的理想。
同空间概念一样,20世纪后,“身体”这一概念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的表征,一种与生活实践相关联的内涵,而不是纯粹的物质肉体。这是典型的福柯式语句,其背后浓缩了对身体的张扬和由此引发的对身体的巨大挖掘空间。可以说,身体作为个人与空间对话的直接核心,在空间转向下社会艺术理论的视阈中是不可避免的。
▲ “没有器官的身体 “”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费利克斯-瓜塔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意表一个没有强加的组织的结构或区域,可以是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在德勒兹和瓜塔里的《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中,它是社会异化和不稳定的原始产物,也是一个表面,被压抑和无法控制的欲望在上面流动,没有组织,但具有一致性。
“我是我 – 除非假装自己是她”展出了艺术家从 2002 年至 2016 年间创作的不同系列作品,此外,还有两件全新作品与两座非凡的灯塔,这也是艺术家特别为本次展览制作的。
作品体现的二元性贯穿于所有展出的作品系列,从双子灯塔到一层饰有炫彩图案的厨房,再到画廊顶层的炫目酒吧……等等。这些展品似乎是一种带有确定性的探讨:无论是从身体作为与空间接触的第一层媒介的角度,还是以权力对身体的规训,亦或是从人通过身体实际嵌入社会空间与世界进行探索交换的观点来看,身体似乎都不能完全脱离空间。
▲ “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 (I AM ME (EXCEPT WHEN I PRETEND I AM HER), 常青画廊北京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 《给卡斯滕·霍勒的礼物》 / Present for Carsten Höller 2016 Printed Paper, Limestone 33 x 37,5 x 37,5 cm Ed. Unique 2016 印刷纸、⽯灰⽯ 33 x 37,5 x 37,5 厘⽶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如果你是双胞胎的其中一个,当你望向对方,你知道这是她的脸,但与此同时,你也假设这是你自己。”
▲ 《相同的不同是悲剧也是笑话》The same difference is a tragedy and a joke as well, 2022, ⾦属、清漆、亚克⼒、投影仪, 271.5 x 271.5 x 856.8 cm,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画廊中心的两座灯塔二合为一,但是他们正在放映两部不同的影像。投影像幽灵一样四处爬行,更像是我们凝视图像时一闪而过的思绪,有时犀利而辉煌,却又转瞬即逝,有时模糊而暧昧,就像是过往的画面轻轻滑过此刻的真实。
▲ “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I AM ME (EXCEPT WHEN I PRETEND I AM HER), 常青画廊北京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两件“没有孩子的母亲”的系列雕塑,《没有孩子歇斯底里的母亲》和《没有孩子面无表情的母亲》在画廊二层展出。由不锈钢制作的雕塑带有着独特的质感堆叠在一起——在坚硬的同时具备了柔软的特质,雕塑如何被用以传达人类五彩缤纷的情感,以及如何超越身体意识。
▲ “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I AM ME (EXCEPT WHEN I PRETEND I AM HER), 常青画廊北京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 《⽢油三酯1.44》 / Triglycerid1,44 2022 glass, bulbs, cable, acrylic on paper dimensions variable Ed. Unique 2022 玻璃、灯泡、电缆、纸上亚克⼒ 尺⼨可变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在二层展厅的一个房间中,观众还将看见三束玻璃制成的灯,每束用一个结系在一起,并与描绘每束灯泡阴影图像的水彩画一同展出,反映了它们在空间中的存在。灯具如同泡泡、气球的形状,大小和体积各不相同,对应着墙上的水彩画如同一种被分割开的倒影——艺术家在创造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形象和理智的限制,而是专注于从身体中直接表达出来的渴望和感受;这样,观众们就不需要逻辑的思考,也不需要后天的知识,他们的身体就能和作品融为一体,观众和作品在一个“没有器官的躯体”里,它们互相连接,产生新的东西,新的思想,新的概念。
▲ 托⽐亚斯·雷⻉格《I do if I don’t》 2022 展览现场 斯图加特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模棱两可的关系”是在画廊一层展出的一系列水彩画。这些作品基于艺术家与一位或多位好友的合照,描述了雷贝格与他们之间的各种互动行为与关系,有些作品描绘了肖像的局部,并在其中构建出一种延续性,这也为作品增添了一层抽象性。
▲ “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I AM ME (EXCEPT WHEN I PRETEND I AM HER), 常青画廊北京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 “我是我 – 除⾮假装⾃⼰是她”(I AM ME (EXCEPT WHEN I PRETEND I AM HER), 常青画廊北京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托比亚斯·雷贝格探索了两种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合二为一,以及一个人如何与他人融合以及这种关系意味着什么。
▲ 《模棱两可的关系(与因斯布鲁克费迪南德姆现代艺术系主任 Florian Waldvogel 的关系)》 / Ambiguous proportions (in relation to Florian Waldvogel,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Modern Art at Ferdinandeum, Innsbruck) 2022 Watercolor on paper 60 x 90 cm Ed. Unique 2022 纸本⽔彩 60 x 90 厘⽶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他以丰富的色彩、块面合成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令人着迷的空间体验,而这一切又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甚至存在着一种难以捉摸的东西,就是那深藏在简单平淡的语言中的多层次交织的艺术结构。
▲ 《模棱两可的关系(与常⻘画廊创始⼈⻢⾥奥 ·克⾥斯蒂阿尼的关系,画廊在圣吉⽶尼亚诺,北京,穆琳,哈瓦那,罗⻢,圣保罗,巴黎,迪拜均设有空间)》Ambiguous proportions (in relation to Mario Cristiani, gallerist, San Gimignano, Beijing, Les Moulins, Havana, Rome, Sao Paolo, Paris,Dubai), 2022, 纸本⽔彩, 120 x 80 cm,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 《模棱两可的关系(与充气粉红色火烈鸟的关系)》Ambiguous proportions (in relation to inflatable pink flamingo), 2022, 纸本水彩, 90 x 60 cm,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 《模棱两可的关系(与苏黎世/巴塞尔建筑师迪特·维舍尔的关系) 》/ Ambiguous proportions (in relation to Dieter Vischer, architect, Zürich, Basel) 2022 Watercolor on paper 120 x 80 cm Ed. Unique 2022 纸本水彩 120 x 80 厘米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虽然托亚比斯·雷贝格的展览有一点回顾的意味,但其作品的选择不是根据它们对他所有作品的重要性,而是根据它们作为新东西原材料的功能。艺术品——通常它们本身就是目的,而在这个展览里同时也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它’作为艺术的探讨,并不是由前面所有的杰作的总和构成的,而是由某种东西构成的,完全吸收了前面的所有的总和。《改变主意 10》与其同系列的创作基于此种感官而成,玻璃与LED灯是雷贝格的创作手法中十分常见的媒介,但在这次他将坚硬冰冷的玻璃与带来光照的LED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指向内在驱动‘你’个体行为的创作。
▲ 《改变主意 10 》/ Change of Mind 10 2014 Adhesive film on tempered glass, LEDs, metal frame 98,5 x 167 x 4 cm Ed. Unique 2014 钢化玻璃、LED灯、⾦属框架附胶膜 98,5 x 167 x 4 厘⽶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 《改变主意 9》 / Change of Mind 9 2014 Adhesive film on tempered glass, LEDs, metal frame 98,5 x 167 x 4 cm Ed. Unique 2014 钢化玻璃、LED灯、⾦属框架附胶膜 98,5 x 167 x 4 厘⽶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雷贝格曾表示:“我希望找回一种社区的感觉,希望人与人能再次聚集到一起,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决定在画廊的一层制作一个餐厅雕塑,然后在顶层制作一个酒吧雕塑。”
▲ 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接受凤凰艺术全媒体总编辑肖戈的采访,2019
当我们面向作品的时候,就会被里面所覆盖的七彩条纹与绚烂的灯光所吸引,在与作品遭遇的瞬间,视觉的缭乱会让人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撼与感染,便是由于这种感觉的传达。也因感觉超乎了理性的思维与逻辑的体系,我们似乎找不到合适与贴切的话语去描述它,而只能沉浸在阵强有力的身体震动中,沉浸在雷贝格玩弄空间的戏法,对于我们肉体与神经系统的撩拨中。
▲ 《你在我之内》/ Your inside in me 2022 Wood, stainless steel, mixed material 314 x 504 x 254 cm Ed. Unique 2022 木材、不锈钢、混合材料 314 x 504 x 254 厘米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 《你在我之内》/ Your inside in me 2022 Wood, stainless steel, mixed material 314 x 504 x 254 cm Ed. Unique 2022 木材、不锈钢、混合材料 314 x 504 x 254 厘米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也许所有这些视觉混乱都是一种隐喻,它有一种漫不经心的玩笑感。1994年,雷贝格去了喀麦隆,在那里他完全凭记忆画了一些经典的现代主义家具——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马塞尔·布劳尔(Marcel Lajos Breuer)、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和格瑞特·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的椅子和凳子等等。他让当地的木匠根据他的图纸重新制作这些椅子。这是现代设计的中国式低语,这些设计经典的近似不仅是对他自己错误记忆的评论,也是一种翻译的练习。正如在展览中带有家具的室内作品《我在你之外》一样。
▲ 《我在你之外 》/ My outside in you 2022 Wood, stainless steel, mixed material 314 x 400 x 287 cm Ed. Unique 2022 木材、不锈钢、混合材料 314 x 400 x 287 厘米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 《我在你之外 》/ My outside in you 2022 Wood, stainless steel, mixed material 314 x 400 x 287 cm Ed. Unique 2022 木材、不锈钢、混合材料 314 x 400 x 287 厘米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雷贝格曾这样描述过自己对艺术的看法:“我不希望艺术史是那种,你走到博物馆里面只是站在一幅画前面定睛凝视,然后假装它也回以凝视,然后你就两手空空回家了……我希望的艺术它可以这样一种观念:艺术是属于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不仅是‘看’它们,艺术就在我们周围伴随我们而行的那种想法,这让我着迷。”
▲ 《改进的斯托库尔(模型)》/ Verbesserung Stokkur (Modell) 2002 Mixed media 16 x 120 x 135 cm Ed. Unique 2002 综合材料 16 x 120 x 135 厘米 版数:独版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IA CONTINUA 版权:艺术家与常青画廊 Photo by: Dong Lin 摄影:董林
或许正是如此,观众置于雷贝格的展览当中的时候,也在通过多重感官的审美体验,观看作品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作品的面貌,赋予作品新的含义。
▲ “我是我 – 除非假装自己是她”(I AM ME (EXCEPT WHEN I PRETEND I AM HER), 常青画廊北京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常青画廊,摄影:董林
“身体”和“空间”的主题,不仅体现在雷贝格艺术创作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对权力空间、监视手段的揭示和批评上,而且还渗透到作品创作、展览、接受、流通的全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空间可以被打开,可以被打破。
在这场展览过程中,人对于空间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不仅是空间的外在表现,更是空间的再生产过程。
I am me (except when I pretend I am her)
Tobias Rehberger
展览地点
常青画廊(北京空间)
展览时间
2022.06.26-2023.01.20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编辑/曹佳慧 责编/索菲)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