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异风景”2023当代艺术展在南京鼓楼区的海尚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6位艺术家郭工、徐冰、沈勤、耿雪、梁铨、梁绍基的20余件作品,通过三个独立空间呈现艺术家各异与交织的艺术视野,创造出空间内装置、架上、影像作品的彼此对话。
春节期间城市烟火气息再度浓郁,与过去三年部分城市大街小巷门可罗雀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览题目“异风景”可以用于形容当下的状况,亦或是可以用于憧憬未来,经过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重构后的世界必将会出现新的变化。展览的英文标题“Other View”中的“view”一词,常用于指从远处或高处看到的景象,也包含着“视野”与“眼界”的含义。因而此次展览也在提醒观众,过去的视觉经验可能不适用于这个处于变动中的世界,只有开拓视野并寻找一个新的视角,才能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第一个空间以架上作品为主,进入展厅观众将看到艺术家沈勤的山水图卷,参展的6幅作品皆为此次展览而新作。沈勤使用水墨画出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水墨创作中别具一格,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异风景”。这种“异”体现在他的画面虽然是按照宋画的调子描绘氤氲的山水,但是他对于山峰的处理总是让人感觉这像是欧洲的雪山,他的作品让人第一次见到会产生一丝恍惚感。
沈勤的创作是自由的,因为他跳出了中国绘画传统程式因循。而现代主义的训练无疑给他了许多滋养,画面中大片的留白和一笔带过,勾勒与晕染相互穿插。“山”是沈勤比较偏爱的一个意象,他笔下的山峰棱角分明,因为他曾说道:“所有带有精神的东西,都是尖锐的。” 沈勤所创造的“异风景”,可以说是一片自由、澄澈的无人之境。
《山》 沈勤 纸本水墨 178×75cm 2022(左)
《山》 沈勤 纸本水墨 30×144cm 2022(右)
徐冰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始终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作拓展艺术的边界。此次展出的作品《天书》与《地书》,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真的是“异风景”,其内容很难辨认。这两种比较特殊的文字,包含了作为文化的语言与作为艺术的语言的双重含义。作为文化的语言,即语言包含了文化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也不同。
但是徐冰在汉字和符号找到了多个链接点,这不是在语言学的研究中寻找到的,而是从艺术的语境中找到的,用一种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模式制造了一种意象的关联。徐冰的艺术精神内核,通过文人式幽默而睿智的创作语汇,转化和重构了人们的固定认知,对旧有的思维起到了激活和推进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正是此次展览的英文标题“Other View”。
《天书》系列 徐冰 43×52.5cm 木刻活字印刷 1987-1990
《地书立体书》大白本、大黑本
右侧艺术家梁铨的作品贯穿了文人画的趣味,宣纸拼贴如一场自我修行,是理性的、恒定的,也是思索中的、进行时的,这种思绪延申至第二展厅,从梁铨和梁绍基的合作作品《对话》开始,拼贴的对象由宣纸转化为蚕丝,蚕丝是艺术家梁绍基审视生命的媒材,他的作品中透露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悲悯,《玄》与《汶川石》分别展示了生命之轻与生命之重,最后上升至历史和时间发出天问。
梁铨与梁绍基的作品也都是一种“异风景”:前者的水墨拼贴艺术风格糅合了中西方视觉文化的双重特征,带有西方抽象主义的形式语言却体现出东方艺术的美学底蕴;而后者使用蚕丝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用形式感将其提炼到形而上学的层面进而追问生命的起始和终结。
《无题》 梁铨 纸本综合材料 160×122cm 2013(左)
《无题》 梁铨 纸本综合材料 44.5×60cm 2014(右)
《对话》梁绍基&梁铨 丝、纸本综合材料、亚克力框架90(H)×45×14cm 2019
《玄》 梁绍基 蚕丝、铝塑板 122(H)×244cm 2022
《天问》 梁绍基 装置 152(H)×103×28cm 1998(上)
《汶川石》 梁绍基 石头、蚕丝、钢筋 117(H)×115×45cm 2014(下)
生于山西的郭工对于当下世界十分敏感,此次展出的作品《道具》就是艺术家与火一起完成的作品,反击了现世荒诞和人性隐秘之处。而郭工的“切问”系列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寻找一个“异风景”,切开玉石是为了获取一种不同于其粗糙外表的细腻质感,而切割花岗岩也可以得到一个具有工业感的平面。
有趣的是,展览中的三件作品都包含合页结构,这种“开合”似乎意味着“风景”与“异风景”是可以切换的。正如郭工所表示的那样:“我希望通过这件作品与石块‘对话’,而不是用石块‘表达’抛开繁杂的文化讲述和象征意义。选择一块自然拙朴的石头,用简单直接的现代工艺与之对话,用看似简单枯燥的方式,开启一次浪漫的心路旅行希望找到超越感官的触动。”
《道具》 郭工 2020 木头 43×3.5×205cm×4(右)
《切问-花岗岩》 郭工 花岗岩 62×41×38cm (左)
《切问-玉原石 No.1 No.2》 郭工 玉原石 10×9×9cm 17×3×10cm 2020
二层展厅展示了耿雪的影像与装置作品《金色之名》,这件作品曾参加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这件作品即呈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黑白世界与金色世界,er 前者离我们很近,而后者看起来愈发遥远。展览中黑匣子式的独立空间为金色赋予了更加强烈的能量,同时将影片中泥人的身体创痕放大,置身于这件作品中的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生活与命运、死亡与轮回等关乎个人存在的话题。
耿雪这件作品背后还体现出艺术家的创作也来自于“异风景”,她最初的陶瓷创作是因为美院课程安排而来到了景德镇,《金色之名》中的泥塑塑造也是制瓷的一个基础工作;她在做海外交换生的时候学习了关于电影的知识,从《金色之名》的分镜头也可以看出其有着很高的完成度。耿雪曾表示:“人类是有局限的,我们生活的时代也会限制我们。但是作为艺术家,我们还是要做一些超越的事情。”
《金色之名》 耿雪 泥塑电影短片 多屏影像及现场装置 尺寸可变
「异风景」2023当代艺术展
展期:2023.01.15—03.10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346号老学堂创意园1号楼海尚艺术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