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二代的“花之歌”——女性艺术家吴霜的绘画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今天是2023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在此,凤凰艺术为您带来一位女性艺术家,她就是吴霜。

2022年底,女性艺术家吴霜的作品《它在墨色空濛中》 获得了第39届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绘画类铜奖;2023新年伊始,“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又在今日美术馆成功举办。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视频专访报道。

▲吴霜的绘画,采访:索菲,摄像:张洋,剪辑:焦阳,配音:王洋

2022年底,吴霜的作品《它在墨色空濛中》 获得了第39届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绘画类铜奖。近年来,她于南京、澳门、郑州陆续举办了个人画展,继2021年两次在北京举办“为奥运喝彩·一花一世界”展览后,她的创作热情高涨,创作也愈发显得成熟。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现场(摄影:戚洪岩)

在疫情期间,吴霜笔耕不辍,以意象和抽象的表现,绽放其生命中美美的春意。这批新作,光色交融、充满浓郁诗性,画面富有音乐的韵律,是当代青年艺术家对新时代的歌颂。

世界之美,在于美美与共。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和丝路青年文化使者,吴霜心怀大我,立志以美为媒,以艺通心,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她的一幅幅独具匠心的作品,将中国传统绘画写意之风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融合,将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相结合,创造出光色交融、充满浓郁诗性、音乐韵律的独特画面,构图大胆,墨色新奇,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和责任使命。

▲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现场(摄影:戚洪岩)

美术评论家、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博士说:“吴霜对东方美学的长久浸染,使得她不自觉地将中国水墨晕染所获得的效果,用于色彩的实践当中,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和意境。”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评价吴霜的艺术,“延续了中国水墨画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也就是以林风眠、吴冠中为代表的彩墨画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丁方教授将吴霜比拟为稚拙派绘画大师夏加尔,认为她“钟情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正如吴霜所言:“画系我心,传递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灵魂世界的宣言”。

▲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于开幕现场,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为吴霜颁发作品收藏证书

吴霜一向强调在中国画原创语言的实验和探索,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可能创新提供范例,在新水墨的表达方面提供发展前景。本次展览以“又一年花开”为主题,分“词中意”、“物之相”、“一枝春”三个篇章,展出青年画家吴霜80余件新作,旨在全面展示艺术家近年来的视觉艺术积累与个性表达。

吴霜的朋友、艺术家王衍成这样评价道:“吴霜她用她自身的那种‘真’和她心灵当中的那种‘善’,所显现给大家的一种‘美’的这种作品,在她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到一位艺术家在她的心灵深处追求的那种自由、无拘无束,以及社会对她的压力之后的她在心灵当中的一种抗争”。

· 与花结缘的成长生活 ·

自小生活在南方温润环境下的吴霜从未离开过遍地鲜花的环境,花对于她来说成为了一种艺术情怀。“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色彩在吴霜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专注于中国画和彩墨系列的创作,用色彩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情感。绘画作品大多以自然界花卉的绚丽气象为题材,而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瞬间的直觉和感慨。

▲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外景(摄影:戚洪岩)

在本次展览中,第一篇章“词中意”通过诗意般的画面和名,表达人与自然、浪漫与现实、历史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在不同情境中进行对话的艺术思想。色彩趣味,笔墨韵味,造型意味,映照画家出内心的真、诚、纯。虽未受过传统的绘画训练,但艺术家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国内外博物馆艺术作品的影响,选择用内心表达真实情感,吴霜曾谈到:“我是用我的灵魂在创作,我并不想画一个具象的东西,我只是用我喜欢的颜色去任意地泼洒它,让这种无形的流淌变成了永恒。我觉得绘画艺术就是如此,它不应该是一个很局限的艺术的传播,它应该是一个比较大气的大象无形的概念,我觉得带着这种的绘画概念去创作,不带着束缚,这才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应该去追寻的”。

▲ 吴霜《蝶恋花》 67x67cm 纸本设色 2017

▲ 吴霜《春、夏、秋、冬》 布面油彩365x72cmx4  2022

第二篇章“物之相”,艺术家以通感的艺术手法,将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调动起来,感受蓝色之约,水墨之韵,漫漫之声,以及温柔之花、迷雾之林,花香、色香、墨香、纸香,体悟艺术里的万物之相。如《春夏秋冬》、《暖日》、《林雾》等作品,吴霜出于对苏州刺绣的热爱,不同的蓝色选择以晕染的方式停留在画面上,体现出自然风景的灵动。

▲ 吴霜《暖日》 100x80cm 布面油彩 2021

▲ 吴霜《林雾》 100x80cm 布面油彩 2021

第三篇章“一枝春”以展现画家笔下的江南景象为主。来自江南的吴霜,对江南情有独钟,或许身心远离,但笔端却生发出另一种“江南”。这里四季百花争妍、热烈芬芳,草木有情、热烈奔放,构成了艺术家永恒的心灵之春。如《向阳花开》、《生命的怒放》等作品,红色色块在艺术家看来有一种不满、愤怒的情绪,可以宣泄其中;而蓝色又出现了一种明快、飘逸的感觉,又有些空灵。吴霜以此把内心的矛盾用色彩和色块表现了出来。

▲ 吴霜《繁花》布面油彩 70x60cm 2021

吴霜在自然花卉、书法的意境和印象派的色彩之间找到对应关系。良好的审美认知,开阔的艺术视野,勤奋的绘画热情,使她的作品在艺术语言上独树一帜:传统的艺术构思与现代语境互动,给人以大气、绚丽、激昂的深刻印象。

她喜欢印象派的明亮色彩,对中国画家的花卉意象更感兴趣。她尊重前人的创作,更关注现实生活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着一个真实的精神世界。这是 “”对我内心的描述,是我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灵魂世界的宣示。情感寄托在对花草的热爱上,以获得幸福””。

▲ 吴霜《向阳花开》 纸本设色 直径42cm 2021

▲ 吴霜《生命的怒放》 纸本设色 直径42cm 2021

为了更充分表达出展览主题和作品内涵,活动策划者和设计者将江南的山水、园林、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元素纳入展厅的空间设计中,营造出形如流水的观赏路线,通过月洞门分隔出不同的展示区域,又在具有视觉穿透性的屏风作用下连成一体,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惬意和新意的展示氛围。

· 作为艺二代的资源与压力 ·

不得不承认,与父辈从事同样相关的行业,与其他人不同的优势必然是视野的广阔与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作为一个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家庭氛围的后代,能否承担这些资源所带来的能量就要看个人的想法与认知了。

吴霜出生在艺术世家,成长在六朝古都南京。在父亲——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影响下,经常到欧美等国的博物馆观摩学习。她热爱音乐,拜访大师,在声乐表演和钢琴演奏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在艺术实践的同时,她特别注意开阔艺术视野,关注法国、意大利、希腊、美国、俄罗斯、韩国的风土人情和艺术特色,为她的绘画创作和实验提供养分和素材。

▲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现场(摄影:戚洪岩)

然而,“艺二代”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伴随着很多压力,吴霜坦诚的说道:“在大众看来,大家会觉得我们很幸福,父母都给我们铺好路了,只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去凿它就行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我们实际上带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要承担的更多,而这种压力其他人是理解不了的。但是这种东西它催着我一直向上,我没有办法去松懈下来,我没有办法告诉自己我可以去浪费时间。包括我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也让我感觉很紧张。因为我爸爸是一位艺术家,所以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条件之外,我也得顶着山一般的压力,还得默默的做自己该做的事,遭受一些羡慕的、不解的、期待的眼光,去慢慢地去磨练自己,去成长自己,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意义是在于这里”。

▲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现场(摄影:戚洪岩)

对于吴霜来说,作为一名艺二代,需要承担的东西有很多,责任、压力。路漫漫其修远兮,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需要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坚守着这份初心和坚韧。“艺二代”们从名声显赫的父母长辈身上承袭了艺术界的资源、创作理念及技巧,其成长环境中得天独厚的艺术启蒙氛围,也让那些一般家庭出身的年轻艺术家难望其项背。

吴为山在谈到这种现象时认为,“艺二代们应该要张开自己艺术的翅膀去遨游,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来评价你,应该要借助父辈给他们创造的这很好的条件。如果沉浸于自己的父辈的成就当中,把这作为一种资本,这可能就成为他不能继续前进的一种障碍。所以父辈的成就也是一种更高的起点,但如果驾驭不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往往也会成为障碍”。

▲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摄影:戚洪岩)

从古至今,出身画界、书法界名门的“艺二代”,以“子承父业”的形式延续家学,早已不是新鲜事。东晋的王羲之和王献之、唐代的李思训和李昭道、清代的王时敏和王原祁,都是“艺二代”的标准榜样,他们的画风、笔触、创作风格和理念如出一辙,完美地应合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古谚。

然而,我们也并不能以上述极为富有天赋的父子兵作为评判所有艺二代人群的标准,更何况,历史遗留下来的人物谁不是流芳百年的传奇,那些或许优秀或许平庸的父子传承没有机会出现在史料记载中。更甚的是,传奇人物属实罕见,而庸碌之辈居多。在当代艺术中,艺二代们接受着不同领域和区域的教育文化背景,他们比普通人更为宽阔的艺术视野和艺术经历标志着更加多元的想法和对艺术功能的认识。在越来越多的艺二代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父辈的艺术风格影响相较于古代文人画早已弱化许多。艺二代们不再以继承人和传承者的身份自居,而是在艺术领域寻找更多种类的可能性。自由大胆,敢想敢做也许是他们的显著特征。

因此,我们无需再用比较的眼光去评判艺二代的作品,更有价值的东西在于发现他们在艺术行动中每个人独有的想法和创造力,这同样也是考察其他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方法,这样同样意味着,我们可以试着放下对二代的成见和偏好,从纯粹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讨论一位独立艺术家的特点。

关于艺术家

吴霜,1988年出生于艺术世家,祖籍江苏东台,生长于南京。曾求学于澳门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2021年被授予“丝路青年文化使者”称号,2022年2月,作品《烟花易冷》获德国“东方之隐——第六届德中青年艺术家发展基金联展”优秀奖,作品《它在墨色空濛中》获第39届“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绘画类铜奖。

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编辑/齐晓鸾 摄像/张洋 剪辑/焦阳 配音/王洋 责编/索菲)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1.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