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滋味》展览现场

  • 1 次浏览
  • 0 人关注

荔院空间举办的开幕展-李津个展《滋味》于3月11日顺利开幕。

“滋味”泛指刺激舌尖味蕾的不同味道,又引申至内心的苦乐感受。此次展览依托和延展于“滋味”的概念,以当代水墨为媒,以美食为线索,徐徐描摹出艺术家李津潇洒肆意而细致的通感哲思世界。展览精选“草木有情”、“酒肉穿肠过”、“众神乐道”及“巴伐利亚故事”系列作品二十余幅,共同组成并献上一桌艺术的珍馐佳酿,以飨同好。

悬挂的五花肉,肥硕的清蒸鱼,叶厚的大白菜…通俗写实的佳肴始终是李津创作中的主角,也是灵魂。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物的本质即是生活,而这种艺术题材恰恰是李津表达生活态度的方式。水墨渲染的舒展线条、明丽丰富的用色将不同味道储存在每幅画作中,有荤有素,浸透着李津对于生命哲学的体悟和感知。

李津的创作灵感常源于生活,这位画家把“能吃是福”、“酒肉穿肠过”、“把酒问青天”以随手记的式样,将世俗烟火和其艺术的“鲜活”表现的淋漓尽致。王国维先生曾说:“雅俗古今之分,不过时代之差,其间固无界限也。”李津乐于以自我形象出现在画中,透过第一视角,呈现出“以俗为雅、以趣化俗”的独特美学趣味,尽显真实与本色。

李津的早期画作中多见饮食男女的饕餮盛宴场景,而尺幅短小的新作是此次展览的核心。相较于之前的充盈热闹,如今的画面布局则更为松弛淡雅。正如学者汪民安所言:“李津仿佛在退出这个嘈杂的世界:畅饮变成了低徊,盛溢的酒肉变成了感伤的诗文,饱胀的身体变成了寂寥的心事,大红大绿的喜庆变成了黑白交织的孤单,场面的高潮和喧哗变成了个人的低语和犹疑,俗世的热闹变成了山野的独白。”

画法的温和转变和晨课式的内心独白在李津的画作中回响出更悠远的余味。错落疏密的墨法,加上率性笔痕下的诗文誊录,这样自如的画法尽显草木间的意趣风致。在当下的浮华社会,这无疑给予我们一份心灵慰藉。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个春季,荔院空间邀请观者与李津一同品尝诸般“滋味”。

展览现场

Exhibition views

*文中图片版权©荔院空间&站台中国

【 关于艺术家 】

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天津。2013年被AAC艺术中国评为年度水墨艺术家。2014年被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财经》艺术权力榜评为年度艺术家。2015年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大型回顾展“无名者的生活——李津三十年”。作品被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西雅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李津的画充满了对俗世的热爱,也充满了无法扼止其必死的悲伤。他揭示了通过对俗世飨宴最深刻的快感触及到不朽的神光。他的画张开感官的毛孔,并通过毛孔敞开通向宗教的大门。李津的笔墨是去诗意化的,甚至是反智的。它们大多指向饮食男女,是仿日记,记录私生活的流水账,是穿衣服或不穿衣服的自画像。他所谓的家常主义,貌似不属于普罗大众,是“我自己的家常”。仔细看,李津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都是“我自己”的形象。

李津的笔端既可以工整也可以肆意,即可以清晰也可以抽象,即可以细致也可以大刀阔斧。李津熟练的技艺和流畅的笔法在画纸上中自如地体现出来: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对李津而言,日常生活不是在画中显现,而是通过画画来度过,画画本身就是生活。

【 关于荔院空间 Lychee Gallery 】

荔院空间Lychee Gallery成立于2022年,由知名企业家和年轻藏家联合创办。展览空间位于南礼士路百年老建筑顶楼,毗邻繁华热闹金融街,同时浸染了北京内环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使得空间气质具有独特魅力。内部环境私密优雅,展陈设施完备,现代的时尚感和中式氛围交融。空间集艺术、沙龙为一体,面向艺术资源高端市场,致力于打造国内高端的当代艺术交流平台,营造独特的艺术品鉴氛围,将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沙龙活动及展览,欢迎各界友人莅临交流。

特别合作:站台中国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建立于2005年,主空间位于北京798中二街D07号。站台中国深度参与当代艺术与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致力于艺术的传承与新文化的创造,面向当代最优质艺术家的工作持续发掘并推动,是深得当代艺术界共识的当代艺术机构。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1.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