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概念逐渐广为人知,艺术界也开始和人工智能发生密集地碰撞。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科技艺术研究院,人工智能艺术是其中重要的板块和课题。
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AIGC:数字世界的未来”学术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
论坛围绕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生的人工智能展开,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点上探讨数字世界的未来,思考艺术教育教学应对当下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巨大的 AIGC 浪潮做好准备。
2023年3月2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AIGC:数字世界的未来”学术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举行。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副院长吕品晶、副院长邱志杰分别主持论坛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工信部信发司软件处副处长贾广宏出席论坛。
▲ “AIGC:数字世界的未来”学术论坛现场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包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百度飞桨产品负责人毕然、聆心智能首席技术官郑叔亮、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丁圆、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机系教授汪军、中科汇联创始人游世学、 图森未来首席科学家王乃岩、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高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负责人张文超、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戴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教师陈抱阳等20余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及学术研究重点做主题演讲。
▲ “AIGC:数字世界的未来”学术论坛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党委书记高洪在致辞中表示,我们选择在美院校史馆举办‘AIGC论坛’,就是希望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点上探讨数字世界的未来,思考如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致辞
高洪表示,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深刻影响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简洁,也会带来新的灵感、发展空间,以及崭新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它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艺术和艺术教育的生态:数字技术因其多元和开放的特征,促进了艺术媒介、形式、语言风格的更新以及创作方式、创作场域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不断地形成全新形态的艺术和艺术成果,构成新的艺术审美价值体系,推动艺术理论的创新。在艺术教育领域,新的技术形态会促使新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式的生成,我们也能充分地利用数字技术汇集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拓展艺术创作手段,全方位地融入经济社会进程和人民的生活;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文明互学互鉴;提高艺术院校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开发出未来课堂、教学的全新状态。
针对未来艺术教育的着眼点这一问题,高洪强调,数字技术不能替代院校和老师对学生文化底蕴、人文情怀、艺术品位、创新意识、心胸格局、表达风格等方方面面的培养。我们要通过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培养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用对祖国人民的大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形成真切的人文情怀;要用人类艺术巅峰之上的艺术成就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艺术品位;要将对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和解决人类发展面临问题的敏锐洞察培养学生形成持续性的创新意识;要用纵横历史长河的深邃眼光和横贯世界风云的宽广视野培养学生形成博大的心胸格局;要利用前辈先生们创造的丰富经验和具有鲜明个性的艰苦探索培养学生形成个性鲜明的表达风格。这是当代每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也是我们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并应用数字技术提高效能,面向未来所应做的准备。高洪希望大家能够面对数字技术给艺术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适应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用数字技术来提高培养优秀的艺术家的效能,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效力。
▲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致辞
副院长邱志杰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概念逐渐广为人知,艺术界也开始和人工智能发生密集地碰撞。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科技艺术研究院,人工智能艺术是其中重要的板块和课题。邱志杰希望各位专家就当前AIGC发展形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展开研讨,不断深入推进学术进展,了解各自的研究动态,为下一步合作搭建桥梁。同时也希望通过论坛,进一步深化学校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科研探索和思考,为我们迎接即将到来的、巨大的AIGC浪潮做好准备,形成知识和探索思考的共同体。
▲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主持论坛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包冉发言
论坛的第一单元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主持。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包冉就“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通用人工智能AGI以及元宇宙发展的演进”进行主题分享。包冉指出,我们正在迎来AIGC和AGI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阶段,深入分析了基于AGI的新一代全栈式计算架构,并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本土之问。
▲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教授发言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教授以“人类未来艺术将站在AI巨人肩上前行!”为题,从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脑科学等方面,将中央音乐学院在人工智能生成音乐领域的前沿实践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现场展示了现阶段歌声合成、AI作曲完成度带来的冲击,详实丰富地让听者认识到AIGC在音乐领域的实用课题。
▲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教授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对艺术生态的影响”主题演讲,分享了人工智能创作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品,AI对现阶段艺术市场、技术伦理等领域的挑战,以及对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助力提高教学效能的展望。
▲ 聆心智能CTO郑叔亮发言
聆心智能CTO郑叔亮以“从ChatGPT看数字生命”为题目,详细分享了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对话系统见长的聆心智能公司在数字生命领域的前沿探索,提出“万物有灵、万物皆角色”的口号,通过数据对比印证,指出对AI进行角色化、人格化在提高用户黏性方面的重要性。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费俊教授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费俊教授的演讲“新媒体艺术与人工智能:创作者的边界”,分享了三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作品案例。第一件作品《水曰》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是否能够成为重新链接人和自然灵媒。第二件作品《有趣的世界 装置二》探讨的话题是我们是否可以用人工智能探讨机器智能,再通过机器智能探讨人本身。第三个案例是和《三联生活周刊》合作的艺术项目,尝试将往期封面利用AI组合形成新的生成,探讨使用人工智能对历史进行再一次诠释的可能性。
▲ 百度杰出架构师、飞桨产品负责人毕然发言
百度杰出架构师、飞桨产品负责人毕然带来了“在艺术领域实践人工智能:文心一格与飞桨”的演讲,深入展现了百度文心一格、文心一言的现有成果和后续发展方向,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工具背后技术效果,为中国人工智能社区生态的良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丁圆教授发言
论坛第二单元由邱志杰教授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丁圆教授做“人工智能时代的不确定性价值”主题演讲,他从数字孪生、建筑角度,分析了AI技术和人在设计创作中的差异和连结,提出在当下艺术家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窗口,“选择问题很重要”,利用AI在创作和落地的作品之间寻找关联性,打开广阔的前景。
▲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高峰发言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高峰带来了“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以李白与梵高的元宇宙对话为例”的演讲主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和当下AI绘画的成果,展示了将李白的诗词内容加上梵高油画风格创造出的作品。高峰谈到, AIGC现在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没有主观的创作意图,但在未来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因此现阶段我们要更多地了解AI、使用AI,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 中科汇联创始人、CEO游世学发言
中科汇联创始人、CEO游世学分享了“AI为艺术服务”主题,指出从弱人工智能进入到强人工智能时代,AIGC的本质是打破以往艺术创作的高门槛,“什么是艺术”的疑问将被重新提出。未来艺术将在人、物、场全部数字化的数字新世界中产生新的发展。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艺术与科技专业负责人张文超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艺术与科技专业负责人张文超在“人工智能电影的创作实践”主题演讲中分享了由艺术家发起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一起合作的电影生成系统创作项目,在5年间的剧烈变化,探讨系统自动不间断生成电影与观众产生的新的交互方式,挑战原有电影体系中的生产方式、类型和观影模式,为未来电影形态提供一种新的想象和可能。
▲ 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戴陆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戴陆从“ChatGPT:革命性变革的到来及其潜在风险初探”出发,从文本生成、图像生成、影像生成三个领域深入探讨了人们在使用AI技术追求效率过程中,是否渐渐从知识生产和情感交互的过程中被剔除,进而指出我们要以居安思危的心理应对AIGC的快速发展,以清醒的认知驾驭技术。
▲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教师陈抱阳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教师陈抱阳以鼓励使用AI技术的立场为我们带来了“Prompt指南”,用幽默生动的类比和举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构建Prompt提示词内容,发挥个人创造力,激发AI潜能,生成出人类想象力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作品。
▲ 图森未来首席科学家王乃岩发言
图森未来首席科学家王乃岩分享了“从ChatGPT的大模型视角探究创新的产生”,提出了创新的两种分类:“connecting the random dots”和“偶然升维”。前者是从现有结构中拓展而出的创新,AI模型可以具备这样的能力,而随机性的创新才是真正科学和技术不断往前进的原动力,这正是AI模型很难触及的。
▲ 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机系教授汪军发言
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机系教授汪军线上做“通用人工智能,机器意识,和艺术创作”主题分享,探讨科技与艺术间的联系,他指出创造力、创造思维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是艺术家与科学家相同的共鸣,如何在AI技术浪潮里将两者在不同领域发挥的创造性和新思维联合,创造出艺术新的火花,是我们急需探讨的命题。
▲ “AIGC:数字世界的未来”学术论坛现场
论坛讨论环节,现场听会的师生们踊跃向与会专家学者提问,就“人工智能绘画是不是艺术”、“AI技术能否催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AI个人定制与共同体意识”、“人类是否需要个人智能电影”、“教育行业未来的人才培养如何应对新的挑战”等话题与专家们展开了持续讨论,并交流了个人结合AI技术在创作及研究中所遇到的发现和瓶颈,现场形成热烈的学术讨论氛围。本次论坛是一个开端,科技艺术研究院将不定期邀请业内学者和行业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加强交流,共同合作,共同搭建一个院校间、校企间跨界交流以及合作的平台,推动各个领域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发展。
AIGC:数字世界的未来” 学术论坛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学术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
总策划
高洪 范迪安
学术策划
苏新平 吕品晶 邱志杰
论坛召集
张鹏 汤宇
文章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编辑/胡倩仪 责编/胡倩仪 索菲)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