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讲述”一场中世纪的谋杀案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原标题:大英博物馆将展“托马斯·贝克特”,讲述震惊中世纪的谋杀案  

托马斯·贝克特曾任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大法官,之后又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职,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从崛起到流亡、再到遇刺,贝克特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而刺杀贝克特的动机是什么?他的死又是如何改变历史进程的?

2020年10月,大英博物馆将呈现特展“托马斯·贝克特”,以此呈现这段震惊中世纪的谋杀案。

圣物箱,法国利摩日,约1200年,其上的装饰描绘了托马斯·贝克特在坎特伯雷座堂遇刺的场景

1170年12月29日,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在坎特伯雷座堂(Canterbury Cathedral)遇刺,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整个欧洲,而且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贝克特曾任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大法官,之后又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职,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贝克特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曾是密友,但后来因教会的特权问题,二人关系决裂,从而导致了贝克特被国王的近身骑士刺杀。这是一个关于背叛、滥用权力以及王座牺牲品的故事。

托马斯·贝克特是谁?

贝克特是第二代法国移民,他的父母吉尔伯特和玛蒂尔达在诺曼人征服(Norman conquest,指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入侵)后,从诺曼底来到英格兰。1120年左右,贝克特出生于伦敦齐普赛街(Cheapside)。虽然父亲吉尔伯特是一名交际广泛的商人,但贝克特的家庭既不富裕也无权势。年幼的贝克特先是被送往默顿小修道院(Merton Priory),之后又在巴黎学习数年。在他父亲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贝克特成为了当时坎特伯雷大主教西奥博尔德(Theobald)的书记员。当时,贝克特身边的人形容他“聪明、有魅力并且很具威严”。1155年,贝克特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机遇。因为赏识其才华,西奥博尔德向国王亨利二世推荐贝克特担任英格兰大法官(Chancellor of England)。贝克特很快与国王变成了亲密的朋友,他们一起打猎、游戏、周游英格兰。贝克特也迅速适应了王室的生活,据同时代为他书写传记的作者描述,贝克特享有巨大财富,他举办奢华的宴会,以精美的饰品布置自己的府邸,并乘坐私人游船频繁到访法国。

垂饰上装饰有托马斯·贝克特作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形象,15世纪,英格兰

崛起与陨落

在坎特伯雷大主教西奥博尔德去世数月后,1162年贝克特被推举担任这一重要职位。虽然根据贝克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声誉,他并不是合适的候选人,但是国王这一举动却别有用意。亨利二世希望好友贝克特能兼任大主教和大法官这两个重要职位,在国王看来,这是加强自己对教会和国家控制权千载难逢的机会。1162年5月23日,贝克特被任命为大主教,并在6月3日举行祝圣礼。但是在同一年,贝克特违背了国王的意愿,辞去大法官一职,并一改往日的奢靡作风,开始了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这一行径使得贝克特与国王之间产生了无法弥补的嫌隙。从这时开始,贝克特与国王常就关于国王和教会权利的分配而产生激烈争论,二人间的关系也愈发恶化。1164年,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到极点。10月,国王咨议会召见贝克特,下令没收他的全部财产。贝克特拒绝接受判决,因担心会进一步受到国王的迫害,逃往法国。

流亡生涯

贝克特在法国流亡了六年。在这期间,亨利二世已经在英格兰稳固了自己的统治。1170年6月,亨利二世命贝克特的宿敌——约克大主教主持幼王亨利(Henry the Young King)的加冕仪式,这无疑是对旧友的公开羞辱。贝克特向教皇上诉,迫于压力的亨利二世不得不重新开启协商。于是便有了国王与大主教自1164年之后的首次私下会谈。亨利二世许诺重新恢复贝克特作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权力,并保证他返回英格兰后的人身安全。然而贝克特却决定严惩非法加冕礼的参与者。在离开法国之前,贝克特发出了三封信函开除约克大主教和其他两位主教的教籍,这一举动无疑在返回英格兰之后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朝圣者徽章表现了贝克特结束在法国的流放,返回英格兰的情节,14世纪,英格兰

走向谋杀

1170年12月1日,贝克特结束流亡返回英格兰。根据当时的记录,在返回教堂的路上,贝克特受到欢呼的人群和僧侣的夹道欢迎,但同时他也面对着来自国王派系与日俱增的敌意。同一时间,因被开除教籍而愤怒异常的约克大主教、伦敦主教和索尔兹伯里主教,来到诺曼底的皇宫觐见亨利二世,控诉贝克特的行径。亨利二世听闻后暴怒,虽然我们不知道国王是否下令处罚贝克特,但是他身边的四位亲信骑士——雷金纳德·菲茨乌尔塞、威廉·德·特雷西、休·德·莫维尔和理查德·勒·布里托——当即前往坎特伯雷搜捕贝克特。贝克特的传记中记录了亨利二世的话:

“我的宫廷培养的都是些多么可悲的懒汉和叛贼啊!他们竟然可以看着自己的国王被一个出身低贱的书记员羞辱!”——弗兰克·巴洛,《汤马斯·贝克特》,加利佛尼亚大学出版社,1986年,页235

谋杀现场

贝克特遇刺有五个目击者,他们关于细节的描述大致相同。其中一名名叫爱德华·格里姆(Edward Grim)的证人留下了非常关键的记录。格里姆在刺杀发生时距离贝克特非常近,以至于被其中一名骑士的剑刺伤。根据他的证言,当四名骑士来到坎特伯雷座堂时,贝克特正在大主教殿。四名骑士先是提出逮捕贝克特,但是被大主教拒绝。随后,僧侣们说服贝克特进入教堂躲避,但是骑士们并不想放过他,他们拔出剑,冲进教堂,高声喊着:

“托马斯·贝克特,国王和王国的背叛者,在哪里?”骑士们随后冲向贝克特,粗暴的拖拽着他,企图在教堂外面将他杀害,或者用锁链将他绑走。——迈克·斯汤顿(编译),《托马斯·贝克特的生平》,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201

雪花石雕塑,约1450-1550年,英格兰

贝克特正跪在圣坛前,他紧密双目,双手合十,而在他的身后,四名骑士已拔出利剑;贝克特的右侧是僧侣爱德华·格勒姆,他的手臂被骑士的利剑刺伤。

贝克特死后

贝克特遇刺之后现场一片混乱,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知所措,贝克特的尸体在倒下的地方停留几个小时。一些人预见到贝克特死后会被封圣,于是将自己的衣服浸在贝克特的血泊中,或是将他的血收集在小罐子中带走。在教堂的圣坛上停留一夜后,贝克特被僧侣们葬于地下圣堂。很快关于贝克特具有神奇治愈能力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坎特伯雷人民不断施压下,僧侣们不得不开放地下圣堂供人们前来朝拜。鉴于一系列贝克特的奇迹被记录下来,在1173年2月21日——刺杀发生仅两年多之后,教皇封贝克特为圣徒,这也是历史上最快的封圣之一。 贝克特的奇迹迅速传遍欧洲,络绎不绝的人们来到坎特伯雷,希望借助贝克特的神力治愈自己。还有一些投机的僧侣将贝克特的血混合着水装在铅制的小瓶子中,称之为“圣托马斯之水”,向信徒们售卖。亨利二世因为他对贝克特之死所负的责任,在1174年来到贝克特的墓前自请恕罪,并官方认可了对圣托马斯的崇拜。

铅制安瓿瓶,约1170-1200年,英格兰

这件小瓶用于盛放圣人的血液和水混合而成的神奇液体,其装饰以贝克特居中,两名持剑谋杀他的骑士分居两侧,并铭刻着“托马斯是品德高尚的病人们最好的医生”。

坎特伯雷大教堂因贝克特的死和之后一系列的奇迹变成了欧洲最著名的朝圣地之一。1220年,贝克特的遗体被移至坎特伯雷座堂顶层全新修建的三一圣堂安葬。英国中世纪诗人、作家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在他极富盛名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正是以信徒前往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圣托马斯神殿朝圣为故事背景。贝克特至死都在反抗不受约束的王权,并且在死后被看作是教权的捍卫者。因此,贝克特遇刺的场景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从德国到西班牙,再到意大利和挪威——的教堂随处可见。作为一名毋庸置疑的欧洲天主教圣人,贝克特的圣髑吸引了大量欧洲大陆信徒前来朝圣直至1538年。在这一年,亨利八世宣布贝克特为叛国者,命令捣毁了圣托马斯神殿,并且试图将他的事迹从历史中抹去。不过,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展览《托马斯·贝克特:震惊中世纪的谋杀案》将于2020年10月15日至2021年2月14日在大英博物馆35号展厅展出。

(图片来源于大英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