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浪潮:未来ING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跨媒介创意策展|本科三年级研究型课题

课程响应「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联合黑弓BLACKBOW多媒体创意公司与中国传媒大学教育资源,形成具有前沿学科联动性、多元文化交融性和科技互动性的本科三年级研究型课题。

“”假如30年后元宇宙技术渗透各行业

那时的人类如何定义今天的流行文化?

假如d-school在虚拟社区拥有1000平展厅

跨媒介策展语言如何应用?

我们开始了一场元现场数字展的探索

穿越疫情阴霾

云游流行文化考古现场

脑洞在虚拟与现实的循环中释放””

一号坑 记忆云游

未来,在它被说出的那一刻起已经成为了过去。记忆考古让我们站在当下,对人类逝去的青春和即将发生的未知场景进行还原和情感再现,作品《复古未来时》《木马MUA》带观众云游记忆世界的沧海桑田,是一个唤醒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解谜的过程。

学生:阎映西

学生:郑璐瑶

二号坑 娱乐先知

基于链游与心理测试的选题,三个作品淡化了网络身份与真实现场的界限,创造了极具想象力和互动性的参与式展览,将《大富翁》桌游、《分手厨房》网游和《对号入座》性格测试进行解构,通过打破与重塑规则,让玩家的游戏欲望得以空前放大。

学生:宋霈霖

学生:钱伊璇

学生:贺婧

三号坑 剧院先锋

在新型数字生活社会体系中,文化这一人类精神产品既是相对固定的,也是流动散播的。《青春谜题》《游行群像》《噪声场》从青春剧、动漫以及悲剧影视产业出发,在精神财富创造的影像盲盒中,打开出其不意的喜怒哀乐。

学生:郭雨琦

学生:张馨元

学生:鲁奥文

四号坑 超验现实

参展的玩家可以提出申请,自己上传作品“搭建”展位,或邀请专职设计师来帮忙“施工”完成展区布置。《橱窗》《我去2000年》《自生所》把艺术家的作品装入到他们的展览空间摊位中,创造出一个个新的链接,为人类物质家园和内心寰宇提供了多种转向契机。

学生:夏晗

学生:李鑫儿

学生:李守彬 文赞美 曹守民

课程信息

设计学院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

三年级研究型课程:

黑弓联合课题-跨媒介创意策展

Blackbow Project: Cross Border Media Creativity and Practice

授课时间:2021年11月8日- 12月31日

课程时长:8周

学术指导:宋协伟

课题召集人:潘镜如

授课教师:

潘镜如 /  薛天宠 / 曹宇嘉 / 于 博 

讲座嘉宾:范 敏 / 黄晓莹 / 樊健宇

特别鸣谢:张欣荣 / 王志鸥 / 张小伟 / 王 帅 / 孙国玉 / 凤凰中心 / 凤凰艺术

选课名单:夏 晗 / 张馨元 / 李鑫儿 / 宋霈霖 / 贺 婧 / 鲁奥文 / 郑璐瑶 / 阎映西 / 郭雨琦 / 钱伊璇  / 李守彬 / 米 可 / 文赞美 / 曹守民 / 王雅琳 / 赵一泽

教 学 体 系 

课程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体系(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中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培养目标,设定了:X轴文本与洞察、Y轴空间与感知、Z轴技术与运用的多维立体化教学体系,采用进阶式推进、交叉式组合和复合化迭代的教学方法,将三个轴线予以贯通。

课程教学体系示意图

X轴|文本与洞察

以媒介考古学理论基础和流行文化为切入点,介绍了迷因理论、粉丝文化、当代艺术策展、思辨设计知识图谱、社会思潮与集体意识等概念,作业要求学生选取身边可获取的多种实物媒材,用实物剪贴的方法, 将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提取后重组,接下来以此推导和重新整理,形成展览结构思维导图。根据学生作业主题和内容,将其分为「记忆云游」「娱乐先知」「剧院先锋」「超验现实」四个板块。

前期概念拼贴作业集合

宋霈霖《垄断实验室》展览结构导图

鲁奥文《游行群像》展览结构导图

李鑫儿《我去2000年》展览结构导图

Y轴|空间与感知

本次策展空间限定在两个特定的真实场所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是封闭的一千平面米矩形电竞展览空间,另一个是北京凤凰中心半开放错层空间。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建模素材,推荐多种可视化表达,培养学生空间叙事能力。在此阶段,学生们将做好的文本型策展方案纳入到空间维度,对展览空间叙事、空间感知进行延展,从X轴文本中重新筛选可用于Y轴的空间自洽方案。

场馆A: 北京凤凰中心4层       

场馆B: 电竞项目展览馆

其中,凤凰中心的建筑造型取意于著名数学模型“莫比乌斯环”,像一条没有边界和尽头的条带,寓意永生永动、拓扑开创。凤凰中心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不仅是凤凰卫视的办公、节目录制地点,还是集开放式活动,生态环保和现代科技于一身的文化艺术平台。

郑璐瑶 《木马MUA》展览空间示意图

郑璐瑶 《木马MUA》展览空间示意图

郭雨琦《噪声场》展览空间示意图

张馨元 《青春谜题》展览空间示意图

钱伊璇 《啊!在忙!》展览空间示意图

贺婧《对号入座》展览空间示意图

李守彬 文赞美 曹守民《自生所》展览空间示意图

宋霈霖《垄断实验室》展览空间示意图

鲁奥文《游行群像》空间示意图

Z轴|技术与运用

本次作业在效果图呈现基础上,提倡学生借鉴线上虚拟展览形式和视频导展手段,探究跨媒介新型展览传播趋势,课上教授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 4 和Twinmotion软件与空间模型软件对接,实现展览动态效果的展示。课程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和美国微软应用科学家分享了情感计算、机器聆听、人机交互、计算创造力的诸多案例 ,启发学生们从未来技术创造视角,追溯当代流行文化的多种可能性。

BIGANT六大技术全景图 _《元宇宙通证》

钱伊璇 《啊!在忙!》制作过程

夏晗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制作过程

教 师 评 语 

课程释放年轻人的语言表达多元文化,每件作品里包含着千禧一代对于流行文化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消极的疫情增添些许生机,让人欣喜间增添美好憧憬。课程以激活学生创新动力、 促进学科改革、适应产业需求为目标,两年来收获了满满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谢谢课题组同事们的付出,谢谢学生们的信任!

——潘镜如

两年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对时代议题的敏感,和对展览语言的熟练运用。在课程设置中引入思辨性和商业属性,对学生认知展览提供更多元的视野和更开阔的思维方式,同时,在策展流变的基础上尝试多种形式的表达和实践,对学生们逐步构建起具有问题意识的思考方式具有很大的帮助。

——薛天宠

如果“流行文化史”这一说法成立的话,我认为对每个不同时代和区域的个体来说,其感受到差异是极大的。借由“大众传媒理论”和“模因理论”等理论,我们可以在流行文化中挖掘更多有学术价值的内容,但我们开设这一主题更大的初衷在于,让这些在世纪之交出生的学生们,能通过自身生长环境遇到的流行文化现象,深入探索自身个体的记忆,进而将这些感受形成分享的力场,通过策展思维工具和空间模拟软件将其一一呈现,学生们通过一部电影、一项游戏、一段回忆,构建出了每个人的心灵博物馆,进而审视流行文化现象在自我身上的印记。

——曹宇嘉

在疫情特殊时期,原计划的实地调研受到一定影响,但最终看到同学们作业中呈现出的对流行文化选题的洞察力、想象力,对展览呈现上的完整度和颗粒度都非常让人欣喜!八周的学习交流中,我与大家一同“开掘”数字时代给策展人提出的新课题:对非物质化展品的挖掘与梳理、对大众参与式文化在展览中话语生成的把握、对观众混合现实情境下观展经验的驾驭、对超越美术馆的公共空间甚至虚拟空间的叙事与呈现等等。感谢同学们带给我一场异彩纷呈的文化考古之旅! ——于博

(原标题:CAFA设计学院课程|跨媒介创意策展:流行文化考古。图片及文字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和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1.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