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音乐之于游戏

  • 0 次浏览
  • 0 人关注

原标题:游戏音乐对于游戏的重要性  

如果电子游戏没有配乐,这个世界该会怎样?

少了《密林の戦い~戦栗の鼓动》的密集鼓点,可能就无法想象手持步枪穿梭在《魂斗罗》的热带丛林中,失去躲避枪林弹雨的紧张感。

少了激昂旋律,或许街机厅的孩子就难以燃起战斗意志,搓不出《街头霸王》中美国大兵的””音速手刀””。

少了《地上BGM》的俏皮音符,没准《超级马里奥》中采蘑菇、踩乌龟的水管工不会成为风靡世界的可爱形象,只是玩家眼中的一个中年大叔。

无论是战斗的气势千钧,冒险的津津有味,还是恋爱的小鹿乱撞,别离的哀转久绝,游戏音乐对背景的渲染,对人物的描写,对细节的刻画,每时每刻赋予玩家一种主人公的代入感。

最初的游戏音乐,可以追溯到《STG太空侵略者》。这部游戏国人玩过的不多,但是一定有不少人熟悉它的红白机变种《小蜜蜂》。这款1978年的游戏,当年在美利坚的街机厅里是爆炸般的存在;街机里第一次出现了有音效、有背景音乐的游戏,美国人玩得那叫一个沉迷。

但是把电子游戏发扬光大的,是隔着太平洋相望的日本。

善于学习的日本游戏公司任天堂,很快掌握了《STG太空侵略者》的精髓—根据作曲者的想法绘制波形图,再将其编码适应到卡带的声音ROM里,用简单的8位数据表现纷繁复杂的声音,所谓””芯片中的8bit音乐””。

这样的工作在当时十分困难,因为没有电子乐器辅助作曲,创作和表达是脱节的,作曲人无法及时得到反馈,只能在稿纸上写下一大串数字后,再用乐器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但这些开拓者们,仍然凭着对游戏的热爱,在反复尝试中积累了大量制作经验,留下了无数名作。

任天堂的《大猩猩》和南梦宫的《吃豆人》,算是早期成功的作品。虽然片段不长,都是简单的波形组合,但是独特的音效很有辨识度。

随着大阪世博会的举办与计算机、电子乐器的普及,70年代的电子乐迅速转向通俗和流行领域,其真正的商业价值开始闪现。

1978年被称为””Techno元年””,电子合成乐的各个发展条件都已成熟。硬件上,雅马哈的数码合成器和罗兰的电子乐器征服了全世界的音乐人。这一切又正好与80年代初兴起的新浪潮运动相呼应,电子合成乐的兴起吸引了大量音乐人才,成为后来日本游戏音乐发展的重要契机。

1983年任天堂家用游戏机FamilyComputer(又称红白机、FC)的发布,正式宣告了家用机时代的来临。在任天堂的老员工上村雅之、田中宏和等人的主持开发下,红白机有了单独设计的音频芯片。

尽管在今天看来,红白机集成在CPU上的单PCM音源和单声道规格很简陋,仍是8bit规格,但是独立音频芯片代表着游戏音乐更大的创作空间。从此,作曲家脑海中的旋律得到更完整的呈现,游戏音乐开始成为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不光原创,作曲家们也大胆借用世界名曲,改编为游戏音乐,使得不少孩童的古典音乐启蒙最初都是通过红白机游戏完成的。

经典游戏《马戏团》中的《美国巡逻兵进行曲》《南极大冒险》中的《溜冰圆舞曲》,《碰碰车》中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猪小弟》中的《幽默曲》,《泡泡龙》中的《野蜂飞舞》,《俄罗斯方块》中的《三套车》,《水管玛丽》中的《小夜曲》……这些名曲改编带给了全球玩家难以忘怀的音乐体验。

科乐美(KONAMI)是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日本游戏公司,它也在游戏音乐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乐美旗下有个大名鼎鼎的音乐制作部门叫””矩形波俱乐部””,它为科乐美音乐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成绩。《魂斗罗》《恶魔城》《沙罗曼蛇》《赤色要塞》这些响彻全球的大作配乐,统统来自””矩形波俱乐部””。

科乐美的音乐独树一帜,与这家公司专注从硬件层面改善音质是有关系的。

科乐美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其卡带中搭载的VRC系列音源。VRC独有的两个方波声道和一个锯齿波声道,使自家游戏在红白机上的声音出类拔萃,某些VRC7更是将8bit音乐发挥到了接近16bit家用机水平的巅峰。

8bit游戏机的性能,渐渐被科乐美这种追求极致的公司榨干,同时16bit游戏机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作为从街机时代就一直坚持游戏主机制作的厂商,日本世嘉公司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6位主机MegaDrive。

技术上的领先,使世嘉自豪地将大大的””16bit””写在了游戏机身上。16位主机的意义是划时代的,不光画面进步还有音乐层面的进步。在音乐上,MegaDrive采用了雅马哈PCM10和自家独创的FM音源,16bit的规格提供了更多的声道和好得多的音质。

16位主机上最为知名的角色,莫过于索尼克。这个浑身蓝色,世界最有名的””刺猬””诞生于1990年。世嘉为这只当家主角,编写了明快动感的POP音乐,在16位的音乐平台上,索尼克配乐使无数少年热血沸腾。

在16位机时代,世嘉的音乐天才—古代佑三,以一己之力定义了FM音源创作领域的上限。作为很牛的程序员,古代佑三开发了一个MML音乐编辑器,辅助自己驾驭声音。由他操刀的《超级忍》《怒之铁拳》系列,都是水准极高的游戏原声。

1990年代《街头霸王2》的横空出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电子游戏的最高峰。时至今日,它广泛地被认为是格斗游戏的先驱,它优秀的操纵性及竞技性都是跨时代的。其成功与它的配乐也密切相关—作曲师下村阳子为每一个角色编纂了一首出场主题曲,且每首曲子都风格迥异,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每个角色的背景。

给日本武道家””隆””配的曲子,在干净明亮的弦乐中透着太鼓之音的刚毅;美国格斗王””肯””的配曲,旋律上扬,展现了肯张扬自我的一面;””春丽””的配曲充满中国古风,轻快悠扬中透露着东方女性的柔美与坚强;””布兰卡””来自巴西,配曲带有浓郁的热带风情,给人扑面的奔放和野性。

随着商业上的成熟,游戏音乐也慢慢独立于游戏。1984年,收录了细野晴臣自己制作的游戏音乐的专辑《VIDEOGAME MUSIC》发布,被视为游戏原声独立化、市场化的起步。

玩家可以听到热爱的游戏中的声音而不必启动游戏软件,这给音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不单单在游戏音乐领域,在其他细分领域,日本的音乐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无论是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还是新世纪音乐,日本都拥有世界级水平的大师。

在一些外来音乐种类,如摇滚、雷鬼、放克、电子、蓝调、爵士上,日本人也玩得有模有样,融合出独特的风格,甚至逆输入到原产地。比方说,在牙买加,日式雷鬼就非常受欢迎。

近年来,中国电影导演也爱找日本音乐家做配乐,《让子弹飞》的久石让、《赤壁》的岩代太郎、《叶问》的川井宪次、《一代宗师》的梅林茂、《风声》的大岛满、《大鱼海棠》的吉田洁等人的配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经典段落成为了””神作””,常年被各路视频引用,国人耳熟能详。

在保证高水准的前提下,选择日本作曲家打造电影音乐,似乎比请来好莱坞大牌配乐师,更能贴近东方趣味。

为何日本近代音乐如此大放异彩,在世界上能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且持续施展自身的影响力呢?

这与日本均衡的教育战略、发达的视听产业、成熟的乐器产业、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战后,日本实施了教育改革,注重基础教育中的艺术和体育课程。这使得日本整体国民的艺体素养大幅提升。同时,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基础国民教育和专业精英教育的比例分布合理,结构层次清晰。水涨船高,有了本就不低的群众基础,拔尖的音乐人才自然更是实力不俗。

随着国家动漫、游戏、影视产业的日趋发达,其对音乐以及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音乐逐渐地产业化,虽说是艺术,但遵循章法与套路后也可以如流水线般产出。

渐渐地,日本发展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这也要归功于日本国内相对较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以及大量高素质国民的音乐消费需求。

至于自由的创作环境,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就更不用谈了。那都是日本在各行各业拥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与技术的共通之处。

(图片来源于孤独的游戏者)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关于

霏之宇国际文化艺术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性机构。我们提供多种赛事项目、招聘信息、海外学习机会、艺术资讯,以及与多个合作机构紧密合作,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微信号
公众号
页面加载用时:0.60 秒